百济神州引入全新BD模式,创新药龙头引领行业变革

网络 2025-08-26 16:15:52
股市要闻 2025-08-26 16:15:52 阅读

  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正在引入一种全新的BD(商务拓展)模式,创新药模式引发行业关注。

  8月25日晚间,百济神州(688235.SH,股价250.51元,市值3858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方面与Royalty Pharma Investments 2023 ICAV(以下简称Royalty Pharma)签订了一份《特许权使用费购买协议》,Royalty Pharma将支付8.85亿美元,购买收取单克隆抗体Imdelltra(Tarlatamab,中文通用名:塔拉妥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年度销售净收入中特许权使用费的大部分权利。百济神州合作开创BD新范例。

  与大多数BD买卖药物的知识产权、研发权或商业化权益不同,百济神州本次卖出的是“特许权使用费”——此前,美国安进公司把塔拉妥单抗卖到中国以外的市场,需要以约定比例给百济神州的瑞士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瑞士”)一笔“提成”,即特许权使用费;如今,百济神州将收这笔提成的大部分权利卖给Royalty Pharma,换得8.85亿美元现金。

  提前锁定未来收益,百济神州仍拥有药物知识产权

  公告显示,Royalty Pharma是美股上市公司Royalty Pharma plc的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特许权投资企业。2024年,公司总收入和其他收入为22.64亿美元,净利润为8.59亿美元。

  根据2023年7月发表于《药学进展》的《药品特许权投资模式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Royalty Pharma专门运用药品特许权使用费投资模式进行投资,是药品特许权使用费投资的开创者。简单来说,这种模式是一个接一个寻找有潜力、赚大钱的药物,把钱投入到特定的药品中,换取未来这一款药物的销售收入分成。

  百济神州与Royalty Pharma的合作也是如此。资料显示,塔拉妥单抗并非百济神州的原研药物,而是由安进公司(Amgen)研发的CD3/DLL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可以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DLL3蛋白和T细胞上的CD3蛋白,激活T细胞以杀死表达DLL3蛋白的肿瘤细胞。

  根据安进、百济神州和百济神州瑞士于2019年10月31日签订,并不时修订的合作协议,安进公司向百济神州瑞士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这项费用从Imdelltra产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年度销售净收入中产生,是“分级计算的中个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值得注意的是,百济神州和Royalty Pharma的交易,只是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权利的转让,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权属的转让,其本质是将未来的收费权利“变现”,锁定部分确定性收益。

  目前,百济神州并未“全盘出售”收益权,若Imdelltra中国以外地区年度净收入超过15亿美元,其仍可分享超额部分的特许权使用费,百济神州瑞士还保留了与安进签署的合作协议中的其他经济利益。

  另外,百济神州瑞士还手握一项“灵活选项”——截至2026年8月25日,可自主决定是否出售额外特许权使用费权利,若行使该权利最高可再获6500万美元回款。

  公司去年研发投入超140亿元,今年调整研发策略

  根据《药品特许权投资模式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对于特许权投资的出资人,特许权具有风险低、回报稳健的特点;对于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来说,特许权投资可以提供大额融资,且不稀释股权,能帮助企业尽快获得对外授权产品的现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转向推进更多早期项目。

  目前,塔拉妥单抗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接受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今年7月,塔拉妥单抗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此前该药物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拟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包括含铂化疗)失败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不过,根据百济神州官网,塔拉妥单抗还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公司还有多条管线处于关键研发阶段。根据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百济神州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1.97亿元,在Biotech公司里较为突出,但从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去年研发费用已经突破140亿元。

  基于当时的经营计划,公司认为有足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满足公司至少于未来12个月的预计运营需求。不过,公司也在去年年报中提示,现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未来潜在的短期投资,可能不足以使公司完成全部目前预期的适应证的所有药物及候选药物的全球开发或商业化推出以及对额外项目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今年的一季度业绩路演小组会中,百济神州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称,公司正在调整研发策略,百济神州研发聚焦重点领域。

  他表示,公司以往的研发模式是逐一推进项目,但随着研发实力的增强,未来公司将聚焦于特定的治疗领域,如肺癌、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以及B细胞淋巴瘤等。在这些领域内,公司计划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推进8到10个产品,并迅速将其推进至临床概念验证阶段(POC)。在此过程中,公司将筛选出那些真正有望对整个治疗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药物,并将其作为重点推进对象。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