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项目发布,助力产业升级
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质量强链、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煤化工等传统产业,这些领域都将成为跨区域项目的重要发力点。
8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正式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以下简称“跨区域项目”)。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21个跨区域项目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展现出项目覆盖的广泛性和深度。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跨区域项目的正式发布,有利于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有助于加强质量支撑,从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从产业链布局看,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各有优势与不足: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转型压力较大,产业附加值偏低;新兴产业增长迅猛、集群效应显著,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未来产业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备受政策、资本青睐,但商业闭环尚未打通,这凸显了跨区域项目的重要性。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实施跨区域项目,相关部门、企业等各方能够协同共进,以合力突破产业链质量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夯实基础,助力我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跨区域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来实现产品、服务质量和附加值的提升,从而实现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例如,纺织服装产业可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巩固、扩大市场份额,这是技术创新在传统产业中的具体应用。
质量强链工作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创新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6月份,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实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的通知》,部署开展实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多地主动担当作为,建立关键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清单,细化重点举措、任务分工、进度安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首批21个跨区域项目已正式发布,质量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支撑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谈及跨区域项目的落地落实,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区域项目所涉及的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质量技术创新资源,推动不同地方之间质量政策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用;相关企业要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紧扣质量瓶颈打造更多标志性攻关成果。同时,各方还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及时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让项目成果更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真正实现产业链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双赢,这是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