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动作频频,释放权益投资新信号

网络 2025-08-21 00:45:36
股市要闻 2025-08-21 00:45:36 阅读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险资投资)上市公司动作频频。特别是近期平安人寿接连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让投资者对险资真金白银“点赞”同行背后的原因颇感兴趣。险资的频繁动作,无疑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笔者看来,险资举牌同行依然是本着选择高股息、低估值标的的投资逻辑,也折射出险资看好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并进一步释放出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进行中长期布局的信号。这种投资策略的转变,体现了险资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

  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突出特点。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8月20日,年内险资举牌已达30次,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0次。整体来看,此轮险资举牌呈现出偏好红利资产、侧重财务投资、青睐上市公司H股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险资的投资偏好,也揭示了其背后的投资逻辑。

  在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阶段,险资有增配权益资产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近两年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规则,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在政策持续护航、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回报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兼具政策鼓励、收益确定、风险可控三大特征,高度契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长期”的投资逻辑,成为险资权益配置(险资配置)的重点标的。

  而时隔六年,险资再次举牌同行,无疑进一步强化了高股息的投资逻辑。Wind资讯数据显示,以8月19日收盘价计,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股息率(近12个月)分别约为3.2%、2.9%,显著高于当前长债收益水平,配置价值凸显。同时,两家公司管理层均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延续稳健、持续的分红策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险资举牌同行,反映出其对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的认可。从负债端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已建立起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机制,近期预定利率上限再次下调,保险公司刚性成本得以压降。同时,险企产品结构转型稳步推进,分红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这些均有利于促进险企降低利差损风险,为险资的长期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资产端看,股市走强将明显增厚险企的权益市场投资业绩。今年一季度,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整体表现较稳健,二季度上证指数上涨3.26%,且保险公司青睐的银行股等高股息资产价格走势良好,因此预计二季度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延续增长势头。这进一步证明了险资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进一步观察,险资举牌同行,释放了加强权益资产长期配置的信号。一方面,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投资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同时,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大幅降低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可以预期,险资的权益投资规模将稳步提升,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在保险新会计准则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险企有很强的意愿增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可分类为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资产,以降低权益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已经显现且必将延续,也会重塑险企权益投资行为,使其从“赚差价”为主转向“赚股息”为主。这将是险资投资策略的一次重要转变。

  整体来看,当前,险资权益投资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体系框架等均已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保险行业自身也在进行转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险资持续提升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险资也有望更好发挥长钱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成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