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增速下滑 创新药探寻新动能

网络 2025-08-20 22:40:27
股市要闻 2025-08-20 22:40:27 阅读

《科创板日报》8月20日讯(特约记者史追云)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增速下滑,上半年疲软。据预测,全年市场规模将同比下降2.9%。细分渠道中,医院和药店终端分别下滑5.7%和0.4%;基层医疗增速回落至4.3%;电商渠道增速放缓至5.8%。

在渠道增长瓶颈之际,创新药企面临挑战。新增长动能何在?是继续从院内市场挖潜,还是向院外零售、互联网医疗等新兴渠道要增量?每一种路径选择,都是对创新药探寻发展新动能的拷问。

▌多重元动力重塑产业底层逻辑

从2015年药监系统改革,到2018年港交所18A规则落地、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幅达59%。然而,快速发展背后,隐忧显现。医院市场受合规反腐、集采政策等冲击,销售下滑;零售市场面临价格管控及多渠道竞争压力。

“在支付端,创新药医保谈判平均降幅达60%,企业陷入两难困境。”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指出。不过,他进一步表示,困境核心在于支付结构转型与供给侧创新升级的节奏差,结构调整期也是机遇孕育期。

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也认为,当前环境正倒逼产业加速蜕变,推动行业从“被动增长”转向“主动进化”。总体来看,长期向上的趋势不会变,多重元动力正在重塑产业底层逻辑。

在吴瀚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新药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至1.5年到3年,研发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1%。同时,新医改推动下,“商业健康险—创新药/优质健康商品—民营高端医疗/院外服务”形成新增长闭环,创新药将成为药店重要品类。

此外,吴瀚还预判,在政策、技术、资本的合力加持下,中国创新药产业规模有望于2035年攀升至3.5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将从当前的3%提升至15%,海外收入占比也将突破40%。

▌穿越行业发展周期,企业还有哪些打法?

在行业穿越周期进程中,创新药企需要在临床价值、商业效率等多重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坐标。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认为,行业发展的重心必须从“数量”走向“质量”,药企自身则应同步向三个方向实现“新层次的进化”。

恒瑞医药董事张连山表示,在创新药全球化研发与管线布局方面,企业需聚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差异化策略挖掘产品价值。此外,企业需构建开放协同的研发生态。

中信证券全球医药健康行业组联席负责人张军表示,创新药在数量、质量与交易金额上持续攀升,管线布局的持续优化更推动资产价值稳步抬升。具备扎实研发能力与优质管线的企业将更受青睐,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双重利好,将推动创新药领域实现螺旋式上升。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