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崛起:仿转创之路的挑战与机遇

网络 2025-08-19 02:35:24
股市要闻 2025-08-19 02:35:24 阅读

2025年,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崭露头角,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药企海外大单频传。这些企业大多以仿制药起家,经历转型后迎来收获。中国医药企业“仿转创”之路充满挑战,依托仿制药基础,在多种模式下展现顽强生命力。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缩短新药审核时间,为创新药崛起提供土壤。药品集采推动仿制药价格下降,促使行业转型。以恒瑞医药为例,其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奥赛康是“仿转创”典型案例,受集采影响消化药收入下降,但提前布局创新药及其他仿制药管线,实现首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获批1个。奥赛康以仿制药利润反哺创新药研发,实现资源战略重组。

并非所有企业转型都顺利,创新药研发有“三个10”说法,耗时耗资且成功率低。以嘉和生物为例,其PD-1药品上市申请被拒,研发投入打水漂。创新药“烧钱”速度快,迈威生物连续8年亏损。

转型之难在于突破思维惯性,仿制药“跟随式研发”与创新药“颠覆性探索”存在本质差异。仿制药和创新药研发逻辑不同,创新药研发需容忍试错、鼓励突破。创新药研发需大量“小而专”企业参与试错,海外生物医药产业因此保持活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