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指标回落,宏观政策适时加力蓄势待发
虽然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结构性亮点不少,且“适时加力”的宏观政策工具箱已蓄势待发。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均较6月份有所放缓。
围绕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密集部署,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多位专家表示,近期第三批690亿元“国补”下达,以及育儿补贴等政策陆续推出,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
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7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从生产端来看,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6月放缓1.1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分行业看,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
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
从需求端来看,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较前值放缓1.1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但服务市场销售总体稳定,1-7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5.2%,与1-6月份基本持平。
投资方面,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0%。
付凌晖表示,尽管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随着“两重”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带动高端行业投资增长。1-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均保持较快增长。
付凌晖表示,展望下阶段,尽管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四季度初前后可能推出增量措施”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带动生产需求扩大,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比如,1-7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4%和22.9%。
“两新”政策在持续加力。近日国家发改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按计划将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设备更新方面,国家发改委8月13日表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连续性意味着给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灵活性意味着前瞻研判下半年关税战的演化及房地产止跌情况等,及时果断出台新的增量政策。
多部门密集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围绕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密集部署。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撰文表示,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货币政策方面,8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未来在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将聚焦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
多部门围绕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也作出相应安排。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