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调时南向资金加速涌入,市场影响力渐显
港股回调之际,南向资金却在加速涌入。
8月15日,港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然而,市场调整并未阻挡南向资金的汹涌流入。截至收盘,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2025年累计净流入已突破9389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从配置策略看,内地资金采取“哑铃型”布局,一手抢筹高股息金融股,一手增持科技成长与医疗板块。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创纪录
南向资金买入港股的节奏突然加快。wind数据显示,8月1日至8月14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额仅为330.55亿港元。但8月15日,仅1天时间内,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金额就达到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2025年春节后南向资金流入开始加速,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现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收盘,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已超9389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且创历史新高。
南向资金近期热衷购买哪些产品?从购买偏好来看,今年,南向资金偏好“哑铃型”配置:一端配置高股息资产,一端则是科技成长、可选消费板块。
不过近期趋势已有一定变化。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14日,近1个月来,南向资金在wind金融、wind信息技术、wind医疗保健板块的净买入金额分别为482.2亿港元、317.48亿港元、238.54亿港元,在wind可选消费板块则净卖出220.05亿港元。
业内认为,这种“弃消费、追金融医疗”的操作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也一定程度上带动港股行情的变化。例如,今日虽然港股大盘下跌,但医药股、券商股走强。
个股方面,截至8月14日,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00700.HK)金额最高,达到5564亿港元;持仓中国移动(00941.HK)、建设银行(00939.HK)、工商银行(01398.HK)、小米集团-W(01810.HK)均超2000亿港元。
南向资金为何加速流入?业内机构多认为与估值、资产荒等情况有关。华南一位基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港股此前经历了较长的回调期,即便近一年来有所上涨,但仍处于估值洼地。
也有机构认为,南向资金加码流入港股实际上也是“资产荒”的体现。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研报称,资金充裕但缺乏优质资产,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能否争夺定价权?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为11.23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而在此之前,2021年至2023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比例在20%~30%之间。
南向资金能否跨过珠江,获取定价权?目前业内仍存在一定分歧。
从港股存量持股结构来看,外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南向资金正在部分领域建立起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国泰海通研报显示,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红利板块上的定价权正在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