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蝉联最赚钱航司,中国民航业以变应变

网络 2025-08-15 06:40:49
股市要闻 2025-08-15 06:40:49 阅读


  航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陆续公布,从现有信息看,凭借同比增长9.5%、共计543.09亿港元收入,以及同比增长1.1%、共计36.51亿港元的归属股东利润,国泰航空再次蝉联中国最赚钱航司。

  在中国民航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内地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大央企航司尚未实现盈利,国泰航空是如何走出独立行情,提升业绩的?

背靠祖国

  “这不得不说国泰航空疫情后提出的公司新定位了——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介绍,“背靠祖国”是重点,国泰航空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内地大市场。

  今年上半年,国泰航空载客量达136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8%,其中内地乘客是主力军。

  载客量的增长推高了飞机的运载率和客运业务收入。上半年,国泰航空运载率达84.8%,同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客运业务收入达342.08亿港元,同比增长14%。

  然而,如今的香港航空枢纽之所以可以吸引那么多内地旅客,还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内地与美国之间的航线恢复受限,大量旅客不得不前往香港或者日韩等地中转。

  而国泰航空不断优化国际航线布局,并将欧美航线作为公司运力增投的重点,同时招聘内地乘务员,优化针对内地旅客的服务,由此脱颖而出。

  “今年夏季,公司北美航班又增班了50%,供应量大增。”在国泰2025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说。

  当然,除最核心的这一点外,国泰航空货运业务保持发展韧性、燃油成本下降等因素,也助推其业绩增长。

国泰航空持续加大内地员工招聘。

充满挑战

  民航业内专家介绍,过去美国航线是中国民航最赚钱的航线,如今内地三大航迟迟难以盈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航线恢复受限。

  盈利大环境的变化加剧了挑战,这几年,中国民航飞机数、机长数等都在增加,各航司将大量运力投入国内市场,由于竞争太激烈,不得不面对旺丁不旺财、量增价跌的情况。

  竞争也来自外部,中国高铁里程数不断拓展,压缩了民航业在800公里以内的航线上的盈利空间,未来还有速度更快的“超级高铁”推出,高铁网络与民航的竞争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

  即便是业绩依然在增长的国泰航空,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国泰航空自身的乘客收益率下降了12.3%,而旗下香港快运的收益率更是下跌了21.6%。这反映出机票价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为此,国泰航空继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并加大对内地市场的投入。国泰航空在2025年已宣布或开通了19个新航点,目前公司客运航点已覆盖超过100个。国泰近两年还积极在内地招聘乘务员和见习飞行员,预计年底公司内地员工数会达到4000人左右。

东航推出全新的机票设计,将登机口、时间、座位号等关键信息“放大提亮”。

以变应变

  在新的大环境下,中国民航业只能以变应变,摸索新路。

  内地航司以及民航系统也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一边管控成本,一边优化航线网络布局。

  近期央企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旗下的航旅纵横App正式上线机票直销功能,得到了三大航的声援。民航业要学习铁路打造民航“12306”,其背后是民航业反“内卷”,防止过度竞争,希望维护价格体系稳定。

  就在8月14日,中国航协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旨在通过自律约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经营者合理利益,构建公平竞争的行业生态。这一举措同样指向反“内卷”。

  此外,面对高铁的冲击,各航司也在寻求新的解法,主动放弃不赚钱的短程航线,并与高铁携手,围绕北上广三大航空枢纽布局国际航线,打造中转衔接航班。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东航。2023年年底以来,东航明确了“向远处飞、向国际飞、向新兴市场飞”的新定位,不断开拓新国际航线,并优化在上海航空枢纽的中转服务,以及空铁、空巴联运等服务。其动作之多、力度之大,在三大航中都居于首位,光今年就新开了上海直飞米兰、日内瓦、哥本哈根、熊本等目的地航班,拓展上海浦东—马赛—卡萨布兰卡、上海浦东—阿布扎比等航线选择,并将于9月新开上海—卡萨布兰卡直飞航线。

  近期东航还在京沪航线上推出一系列服务,如基础Wi-Fi免费、原航班前后四小时内的航班免费改签一次等,并推出了全新的机票设计,将登机口、时间、座位号等关键信息“放大提亮”,希望以此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三大航的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东航预计归母净亏损为12亿元至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27.68亿元,减亏超五成,表现最突出;国航预计归母净亏损17亿元至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27.82亿元也有进步;南航预计归母净亏损13.38亿元至17.56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净亏12.28亿元。

  2024年东航全年业绩在三大航中排名第三,今年上半年首夺第一。公司战略调整、业务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中国民航竞争正进入新阶段,但也蕴藏着新的机会,这有待民航人勇于探索、不断寻路。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