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产业:政策助力,广东领跑
8月14日,脑机接口概念龙头创新医疗延续强势表现,以10.02%的涨幅实现“8天5板”。
据wind数据显示,脑机接口指数自4月进入上行通道,叠加政策催化,从今年4月初至今涨幅为36.20%,达到1774.04点。
2025年8月7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4家企业股价已翻倍
8月14日,创新医疗收盘涨幅10.02%,主力资金净流入1.1781亿元,周涨41.59%,自《意见》发布以来区间涨56.93%,年涨213.07%。此前该公司通过参股杭州博灵医疗布局脑机接口,实质性业务关联获资金青睐。
另一个市场上追捧的宠儿是赛诺医疗。虽然该公司澄清暂无脑机接口产品,但其脑血管介入技术被市场联想为潜在应用场景,叠加子公司产品获FDA认定,短期资金涌入推高股价,周涨48.73%,区间涨幅达114.24%,年涨211.48%。2025年,脑机接口板块已有4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盘,部分脑机接口板块企业
脑机接口板块8月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指数累计上涨8.70%,期间成交量与成交额同步放大,显示板块热度提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6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5.22%。
预期很好。不过,从市场调研来看,当前,实际涉及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神经信号采集、算法解码等)的公司较少,多数标的依赖“产业链间接关联”或“市场联想”,商业化落地仍在进程中。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技术层面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商业化预期。非侵入式领域,翔宇医疗于2025年6月获批两款二类注册证,年内预计推出20-30款搭载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设备;侵入式领域,脑虎科技的运动语言双解码技术登上《Nature》,三博脑科与顶尖医院合作推进抑郁症、瘫痪等适应症的临床研发。截至8月12日,2025年该行业已发生13起投资事件,总金额达9.23亿元,远超去年同期,资本与政策形成合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
广东脑机接口企业规模全国首位
区域集群效应则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广东正在领跑。从产业规模来看,根据赛迪顾问《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2024年广东省以80家重点企业的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形成覆盖从软硬件研究到设备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深圳中科先见依托中科院微纳加工平台,在柔性神经电极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突破。而广州析芒医疗凭借资本与技术的双重突破成为行业焦点。2025年初,析芒医疗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金重点用于植入式神经电极研发及临床试验,加速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工作。
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广东的竞争力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产业链配套优势,二是创新资源优势,三是全链条协同能力。

数据来源:企查查
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广东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华南脑控(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琶洲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
华南脑控相关负责人表示,脑机接口将成为心理健康、养老助残和康复训练等场景的重要基础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脑机接口行业正处于爆发临界点,未来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6月11日,广东首家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广州成立,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尽管前景广阔,产业仍面临挑战。张毅提到,“技术规范标准、数据隐私保护、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短缺,以及高成本、长周期的投资回报风险”,仍是全球脑机接口产业需要突破的共性问题。
另一方面,也有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技术迭代加速,脑机接口产业正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挖掘,那些在技术路径上占据制高点、在产业链环节具备不可替代性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增长中占据先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