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券商美股上市热潮:路径、动因与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近期,美股市场迎来一波港资券商上市热潮。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思博控股、浤博资本、贝塔金融、芒果金融等4家港资券商相继启动赴美上市流程,其中3家选择直接登陆纳斯达克,1家通过SPAC合并方式冲刺。
本轮奔赴美股的港资券商呈现出多样化的上市路径。具体来看,贝塔金融计划筹集最多1000万美元;浤博资本于8月4日提交IPO申请;思博控股计划募资700万美元;芒果金融拟通过与纳斯达克上市的SPAC公司Cayson Acquisition Corp.合并实现登陆,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上述4家券商均选择纳斯达克作为上市目的地,纳斯达克正逐渐成为港资券商试水全球市场的重要“试验田”。
为何港资券商纷纷“舍近求远”?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核心是效率与估值弹性的权衡。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将披露与合规负担降到可控区间,更适配中小券商。”
黄立冲称,“港股与A股的进入门槛与尽调强度更高。这使得美国资本市场成为更快完成融资、获取更大定价弹性的现实选项。”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卢克林称,“港资券商舍近求远的根本逻辑在于‘估值-资金-品牌’三维套利。港股市场对券商板块给予1.0-1.2倍P/B的定价,而纳斯达克金融科技同业轻松拿到3-5倍P/B。”
他进一步指出,“此外,美股对盈利、规模、同业竞争的历史包袱最轻。纳斯达克市场允许‘先上车后补票’。对仍在烧钱扩张FICC业务、财富科技的港资券商而言,这是时间换空间的最优解。”
除上市路径与动因外,这波港资券商的业务布局与资质储备也颇具看点。牌照方面,各家机构均以现有牌照为基础,通过募资加码特定领域或拓展海外资质。其中,思博控股手握香港第1、4、6、9类牌照,聚焦资管业务升级;浤博资本凭第1、6类牌照,业务覆盖企业融资;贝塔金融已持第1、4类牌照并申请第9类牌照,计划将20%募资用于申请美国及东南亚经纪牌照。
从业务突破到资本扩容,港资券商的密集赴美上市,既是对美股估值红利的追逐,更是应对行业竞争、加速国际化的主动选择。
但黄立冲也对界面新闻提示相关风险,“赴美上市的这些港资券商需正视监管与交易的两面性。”
他指出,二级市场上,小盘股常见“先热后冷”,历史上中概/港系小盘在炒作后出现大幅回撤并非个例。同时,10b-5集体诉讼、信息披露瑕疵、承销与潜在关联交易审查均可能放大合规成本。
“对港资券商这类中小型‘玩家’,风险清单不长,但致命。”卢克林指出,“其一,VIE结构随时可能被监管重新审视;其二,美元利率高企,上市后若无法快速盈利,利息支出将吞噬资本金;其三,易被做空机构狙击;其四,美国政治周期带来的波动,可能在毫无征兆间掐断再融资窗口。”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表示,“港资券商赴美上市在合规审计层需要关注,引入联合审计机制,平衡信息披露成本。因此,港资券商赴美上市既是突破香港本土市场增长瓶颈的战略选择,也需在全球化布局中重构合规体系,防范新兴市场的法律不对称风险。”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