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加码,巨头竞逐基础设施
进入2025年,各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一方面,已经出台人工智能战略的国家推出更多、更为细化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人工智能领域巨头开始尝到投资的甜头,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今年,美欧等国家加紧出台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更为细化。另外,一些国家也开始制定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以避免在这场前沿技术领域的竞争中被拉得太远。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人工智能相关行政命令,消除阻碍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障碍,还废除了拜登就任总统时提出的《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7月,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美国AI发展转向去监管化方向。美国政府通过的“大而美”法案也为有相关投资的公司提供税收减免,预计将推动支出进一步增加。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7月发布了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指南,旨在帮助相关企业履行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相关条款的法律义务。法国发布《勇敢拥抱人工智能(AI):让AI在所有企业全面推广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让100%的大型企业、80%的中小企业和50%的微型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运营。
尽管一些企业仍然质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笔投资能否获得回报,但政策不断加力之下,人工智能巨头仍纷纷加码该领域资本投入,期待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据摩根士丹利估计,Alphabet旗下谷歌、微软、亚马逊和Meta平台今年将在资本支出上花费近4000亿美元。
从投资方向来看,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这迫使科技公司在建设新的数据中心上不断投入巨资。美国最新制定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把建设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作为计划的三大支柱之一,显示了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高度重视。此外,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等公司在服务器和AI芯片上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不过,人工智能巨头在这一领域的财务回报却并不相同。谷歌、微软、Meta都交出了亮眼业绩。Open AI和Anthropic的业务规模虽然在迅速增长,但迄今仍在经历亏损。随着投资的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Alphabet、亚马逊、Meta和微软虽然净利大幅增长,但大量投资支出导致自由现金流下降也十分明显。
此外,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投资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美股“七巨头”股价迅速上涨,投资者一方面押注这些大型公司的业务模式会带来大量赚钱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高估值可能意味着“泡沫”的出现。在激烈的竞争下,人工智能领域预计将上演更多“洗牌”。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