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拓展包容空间
丨来源:金融时报
6年前,科创板肩负支持科技创新重任,掀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新篇。6年来,汇聚589家“硬科技”企业,从未停止探索与创新。
一个月前,《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发布,为服务科技创新再度加码。面对科技型企业多样化需求,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未盈利企业研发成果正加速兑现
据统计,6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累计投入研发超1600亿元,22家已实现盈利并“摘U”。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企业中,16家为创新药企业,市值超3200亿元,正逐步迈入“商业化兑现期”。
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
科创板主要服务“硬科技”企业,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增量改革将迎来更可控“试验空间”
试点更具包容性政策举措是此次“1+6”改革亮点,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推出6项改革措施,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上交所发布配套规则,明确科创成长层基本要求等。
分析人士表示,《科创板意见》是深化改革的更进一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表示,预计会有更多科技企业加入,科创板对科技创新领域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作者:张弛)(文章来源:上交所发布)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