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组织架构调整:聚焦核心城市,提升管理效率
为应对市场下行压力,多家房企正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寻求经营的突破口。
近日,金地集团(600383.SH)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由原来的“总部—区域—城市公司”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2.5级管理模式。新模式下,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直接管理地区公司;大区公司核心职能变为督导地区公司的生产经营及重难点专项工作;地区公司为一线经营主体,保障经营目标达成。
金地集团方面表示,调整是出于业务需要,公司业务开发量及体量下降,需深耕重点城市,此模式管理更高效和扁平化。
无独有偶,万科(000002.SZ)、华润置地(1109.HK)也在近期传出调整组织架构的消息,强化总部对城市公司的直管模式。
事实上,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人事及组织架构调整频繁。克而瑞分析指出,此轮房企组织变革中,集团直接对城市公司负责、向一线项目要业绩,已成为当下各大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减少管理层级
金地集团此轮调整始于总部层面。7月23日,金地集团内部发文称,总部部分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合并工程管理中心与成本管理中心为“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撤销监事会办公室;总部新设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及“综合审议工作小组”。
7月26日,金地集团公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方案,设立华南大区、北方大区、华东大区、中西部大区;原来的城市公司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
金地集团方面表示,新设立的大区公司与原来的区域公司有所不同,其职能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地区公司进行业务督导、审计监察等。
上述调整伴随一系列人事变动。金地集团原华南区域董事长杜宏调往华东大区担任大区总经理兼上海地区公司总经理等。
房企人事换防多为组织架构调整战略的一部分。金地集团此轮“大刀阔斧”整合瘦身,正是当前房企变革的缩影。
今年6月,招商蛇口(001979.SZ)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议案。调整过后的招商蛇口由3级管控精简为“集团—城市”的2级管控。
早在去年,招商蛇口已将原有的7大区域公司进行收缩,最终形成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及江南5大区域。而在最近一次调整中,5大区域公司被全部裁撤。
克而瑞分析指出,此轮房企人事换防聚焦高层更迭、架构优化,围绕区域整合展开组织架构调整。“通过集团总部扁平化对接一线,有效缩短管理半径与决策链条,有助于企业在市场分化加剧的新周期中,精准把握城市发展机遇,持续巩固竞争优势。”
聚焦核心城市
据克而瑞监测,上半年,65家重点房企中有31家进行了47起高管变动,多家头部房企积极推动组织人事变革,这些变动多集中在二季度。
金地集团方面表示,公司近年的调整主要是出于业务需要,基于目前的业务开发量及体量,公司对于一些核心城市需要重点锁定。
业绩预告显示,金地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4亿元到-42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近年销售规模下降,报告期内可结转面积同比减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等。
记者注意到,金地集团今年年初重启前端投资,1—2月在杭州临平老区与上海松江各获取一宗宅地。公司后续将继续关注位于核心城市的投资机会,择机补充优质土地储备。
财报显示,金地集团坚持深耕一、二线主流城市的投资策略。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土地储备约2916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为77%。
招商蛇口亦有类似的投资策略。去年,招商蛇口在“核心10城”的投资金额占比达90%,其中在一线城市的投资占公司全部投资额的59%。
克而瑞分析指出,从业务发展层面来看,销售及利润压力、投资聚焦,均成为房企组织变革的深层动因。在中央定调“更大力度推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背景下,房企仍需开源节流,并保持一定的规模,聚焦核心城市住宅开发,首先确保项目盈利、企业盈利,并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加强产品力打造,在竞争日趋加剧的行业中巩固自身“护城河”。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