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分化,行业将向三方向演进

网络 2025-08-01 22:55:47
股市要闻 2025-08-01 22:55:47 阅读

赔付率是检验保险公司精算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反馈,也为险企调整策略、优化模型提供了最关键的决策依据。

最近,保险机构短期健康险上半年的综合赔付率情况逐步披露。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已经有75家人身险公司和57家财险公司,合计132家险企公布了2025年度上半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从数据来看,超六成险企短期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不超过50%,10余家险企的短期健康险赔付率超100%。

超六成险企赔付率不足50%,短期健康险主要是指险期间为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等,因其保障高、价格低而备受欢迎。

根据2021年发布的《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公司应当每半年在公司官网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指标。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132家险企中,超六成险企短期健康险业务的整体赔付率不超过50%,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各家险企赔付率涨跌互现。

但从数据来看,短期健康险整体的赔付率还是较低的。聚焦单个机构,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差距还是挺大的,综合赔付率最高的能达到1412.19%,而赔付率低的甚至仅为1%,还有一些机构的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甚至为负值。

例如,国华人寿上半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飙到1412.19%。“导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医疗通胀导致赔付成本升高、产品定价不足、逆选择风险加剧。”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还有10家险企的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为负值,例如中华人寿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为-3.35%、北京人寿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为-60%。对于赔付率为负的问题,中华人寿表示:“原因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为负。”

业内:短期健康险将向三个方向演进。短期健康险作为健康险业务的一种,近两年发展势头较猛,尤其是财险机构,很多财险机构将短期健康险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金融监管总局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机构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609亿元,同比增长9.08%。

快速发展背后,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监管也随之出手规范。2021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23年末,监管部门向相关保险公司传达了《关于部分短期健康险产品开发规则的通知》。2024年,监管部门再次下发《关于开展短期健康险业务自查工作通知》。

彼时,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想要实现短期健康险稳健持续发展,保险公司一方面应规范创新产品,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如今,短期健康险的市场格局如何?“从现状看,市场呈现‘头部集中、长尾分化’特征。”杨帆表示。展望未来,杨帆认为,短期健康险将向三个维度演进:一是产品形态升级,二是风控技术突破,三是生态协同深化。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将持续引导“长期化”改革,允许保证续保期延长至20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