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智能CEO韩峰涛:具身智能将迎规模化放量
“具身智能今年会有小批量落地,明年或有望迎来规模化放量,落地顺序将遵循 ‘工业先于物流,商用先于家用’的路径。”近日,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在WAIC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千寻智能首次亮相WAIC,并重点展示了其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这款机器人于2025年6月正式发布,是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据了解,Moz1全身配置26个自由度,搭载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体化力控关节,配备国内顶尖的高精高速WBC算法,负载自重比达1:1。
韩峰涛向记者介绍道,在今年WAIC展会上,千寻智能的Moz1机器人在叠衣服的场景,被很多观众称为本次展会“最佳展示”,无论观众如何将衣服随意乱置,机器人都能将其精准叠好。此外,千寻智能展台饮料吧台场景的“服务生”机器人,接受下单之后,从冰箱里取出饮料,并递给观众,这款机器人在两天内卖空14箱饮料。
这种突破并非个例。韩峰涛观察到,今年展会的机器人产品形态更丰富、与应用结合更紧密。“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相比去年明显提速,行业从‘拼概念’进入‘比实干’阶段。”
目前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企业都在继续加速迭代技术。韩峰涛表示,千寻智能的下一代产品路线是走向“更高、更快、更强”,具体而言,产品功率密度将显著提升,机器人会更轻薄;机器人运动速度将加快,响应更敏捷;模型智能度则要实现“跨场景跃升”。
在韩峰涛看来,当机器人能动态处理不同场景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具备了具身智能的雏形。而如何让机器人适应更多场景?韩峰涛指出,数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要让机器人接触、采集更多数据。
“因为具身智能最核心的难点在AI,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脑能力’,而AI是数据驱动的,积累更多高质量的真实数据,才能提升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和表现力。”韩峰涛进一步表明。
值得一提的是,千寻智能近期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这笔投资也引发市场众多关注。韩峰涛表示,这笔投资的核心逻辑藏在“物流科技”的底层需求里。“京东需要通过机器人降低人力依赖、提升订单准确性,而千寻的AI模型驱动的自主决策系统,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