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集团转战港股IPO 放疗设备龙头寻求新突破

网络 2025-07-22 23:05:37
股市要闻 2025-07-22 23:05:37 阅读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医集团”),开始转战港股IPO。大医集团是国产放疗设备龙头,主攻伽玛刀等放射治疗产品,2024年,其在中国伽玛刀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5.8%,稳居行业首位。

大医集团的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成立的“深圳奥沃”。1995年,“奥沃”成功研制国内首台伽玛刀,1998年推出国产首台体部伽玛刀。2023年及2024年,大医集团研发占同期营收的37.6%和43.01%,极大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其同期净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

为应对这一局面,大医集团不得不借助外部融资“输血”。截至提交招股书前,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总额达15.71亿元。此次赴港IPO,成功上市将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与输血通道,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亟待缓解。

大医集团是国产放疗设备龙头,其发展轨迹与核心人物刘海峰紧密相连。刘海峰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早年曾效力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后选择下海经商。2011年,承载“二次创业”使命的大医集团在西安成立。2014年12月,刘海峰担任大医集团董事长,进入核心管理层。

大医集团正式进入公众和资本视野是在2019年。这一年,公司被西安市认定为“独角兽成长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斩获两轮总计1.4亿元的融资。2020年,大医集团的融资势头不减,短短半年再完成三轮累计4.9亿元融资。

2021年6月,大医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书,递表半年后,大医集团主动撤回申请,上市进程就此告一段落。2025年4月底,大医集团递表港交所,拟借力港交所18A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登陆港股。

大医集团被认定为西安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其冲刺资本市场的背后,簇拥着多达25家投资机构的身影。IPO前,创始人刘海峰、其女刘怡辰、妹夫王斌及一系列关联公司,构成一致行动人,持有大医集团约52.99%的表决权。

资本及市场的目光聚焦于大医集团,其核心逻辑在于该公司在放射治疗领域的市场前景及技术。大医集团产品包括新一代头部伽玛刀、体部伽玛刀等,目前均已投入临床应用。其中,CybeRay是全球首款获准用于头部及体部肿瘤治疗、并具备实时影像导航功能的伽玛刀,2021年3月,CybeRay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另一款产品TaiChiRT Pro,则是国内首个获得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伽玛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招股书显示,2023年及2024年,该平台分别贡献营收1.09亿元和1.6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从42.0%跃升至60.6%。

但技术领先尚未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公司整体营收在2023年、2024年分别为2.61亿元、2.64亿元,增长近乎停滞,同期净亏损分别达到6978万元和9457.2万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亏损已达到7.77亿元。

高研发压缩了公司利润空间。2023年及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达0.98亿元和1.13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37.6%和43.01%。2024年,大医集团伽玛刀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75.8%。其在三甲医院用户覆盖率达85%,入驻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百余家医疗机构。

为了破局,其招股书显示,目前大医集团正在推动CybeRay向全身肿瘤、肺结节、心血管和神经疾病等方向的适应症拓展,以此挖掘更多市场潜力。未来,技术优势能否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兑现价值,或是其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