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载:硬科技崛起,制度创新显成效

网络 2025-07-22 03:35:27
股市要闻 2025-07-22 03:35:27 阅读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坚守板块定位,深化注册制改革,已培育589家上市公司,累计募资超1.1万亿元,形成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集成电路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新材料,科创板以“硬科技”为主线,见证科技企业走向产业舞台,打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

  硬科技企业集群崛起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批25家企业开启资本市场服务“硬科技”的探索之路。

  科创板六年核心成就,在于培育了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硬科技”企业。截至2025年7月,589家上市公司中,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些企业IPO募资及再融资合计超1.1万亿元,为技术攻关提供资金保障。

  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企业特征。2024年,板块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研发强度中位数12.6%,远超其他板块。持续研发投入催生丰硕成果: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

  生物医药领域突破亮眼。20家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IPO募资428.71亿元,其中19家已实现45款药品/疫苗上市,贡献了2018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的12%。这些企业以“全球新成果”证明了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

  制度创新持续深化改革“试验田”成效显著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构建了一套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传统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以来,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20项新规围绕发行承销、并购重组等领域提升包容性。2025年推出的“1+6”政策更具突破性,直击科技企业早期融资痛点。

  并购重组制度优化激活产业整合活力。“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披露金额超1400亿元。华海诚科、概伦电子等企业的并购案例,加速了企业的全球化布局。

  产融生态日趋完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科创板六年来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数量的积累,更是“科技-产业-资本”生态的成熟。

  资本与人才的深度融合,为生态注入活力。科创板点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热情,早期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二级市场上,29条科创板指数构建起多层次投资标的体系。人才方面,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

  投资者回报机制不断完善。科创板企业既重研发,也重回报:2024年,超六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总额达388亿元;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六载砥砺,科创板已成长为“栋梁之材”。站在新起点,科创板将进一步提升对前沿科技领域的包容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