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投资者扫货中国资产 外资机构加码布局
新华财经上海7月21日电近期,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韩国投资者2025年年内对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超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市场。
数据显示,相较于欧美机构资金偏好核心资产,韩国投资者紧跟市场热点,对港股热情高涨。截至7月15日,韩国股民青睐小米集团,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约为1.7亿美元;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也受到青睐,分别吸引9310万美元和6089万美元的资金流入。A股市场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成为韩国投资者配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通道。
韩国投资者短线大举扫货中国资产,是全球资本配置转变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凸显,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多家外资机构加码中国市场。
以桥水基金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转向乐观。桥水中国在岸部门表示,旗下中国在岸基金二季度录得5.8%的回报,上半年总回报达13.6%,并已上调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
桥水基金认为,未来中国股票宜适度增持,原因是政策支持和估值相对较低。花旗集团近期也表示,已将中国消费板块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并强调“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朱良表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已向积极方向转变,但要体现在资金增量上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朱良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或存在更多超额收益空间。
此外,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反内卷”风潮席卷各行各业,朱良认为,此次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传统产业,还涉及新兴产业。
2025年初以来,得益于新叙事的不断涌现,港股市场持续活跃,甚至一度领跑全球市场。根据港交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3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07%。2025年前六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8%。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认为,对于港股而言,长线外资仍未回流,但区域和交易型资金有结构性流入。目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仍较低,后续有望吸引部分资金流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