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造船业迎来重大重组
“中国神船”即将起航。
7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这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将成为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也大超市场预期。有分析指出,合并后中国船舶新接订单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未来公司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证监会批复: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有效期为12个月。

同日,中国船舶还披露了关联交易报告书,显示本次交易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本次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等。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为37.84 元/股,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为 5.05 元/股,换股比例为1:0.1335。中国船舶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1151.5亿元,对两家公司均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将成为“世界一流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此次重组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望打破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的垄断。
二级市场方面,7月18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股价均录得小幅上涨,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1069亿元,合计总市值达2593亿元。
从业绩层面来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均录得大幅增长。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船舶制造的长逻辑是“中国船舶制造产业链+绿色更新大周期”加上“潜在重组方案”可能提供的短期弹性。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中国船舶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98%—119%,看好内部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释放弹性。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