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中国资产获内外资机构看好
伴随着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和强大韧性,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外资机构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产价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看多中国经济、看多中国资产正在成为主流观点。内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资产仍处于估值洼地,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5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实际上,稍早之前,就已有不少外资机构上调了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摩根士丹利日前将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双双上调。德意志银行日前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该机构表示,自去年6月份以来,投资新兴市场的资金关注焦点已从印度转移至中国。
盛来运表示,不少国际机构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显示了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但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为中国资产价格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基础。在这一背景下,看多中国资产特别是中国的科技资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内外资机构的共识。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近日发布的亚洲年中展望显示,进入下半年,中国科技板块蕴含超额收益机会,尤其是在AI应用日益普及、利好政策持续以及DeepSeek的突破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增加的支持下。该机构继续看好中国科技板块。
高盛近日则将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再度上调3%至700点。高盛表示,维持对中国的“增持”立场。值得注意的是,高盛还指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重估,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
中信证券则指出,美元缺乏长期走强基础,当前非美资产配置偏好上升,亚洲权益资产正在稳步重估。当前中国市场依然是估值洼地,该机构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实际上,从全球主要市场估值对比来看,A股市场具备显著的估值优势。华西证券研究显示,截至7月11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PE分别为15.30倍、27.20倍和33.06倍。相比之下,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PE均显著高于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
申万宏源研究则指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沪深港A-H溢价回落至130%以内,另有5只A-H两地上市的股票出现港股估值溢价,显示外资对中国核心资产仍有大量配置需求。
另一方面,从资金端来看,A股市场的流动性环境也较为积极。光大证券则指出,除基本面因素外,微观资金热度今年以来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以来,机构偏好的宽基指数ETF扩张迅速,机构持续增持被动基金。截至6月30日,保险公司今年举牌次数已达17次,险资入市节奏持续积极。
招商证券表示,目前来看,市场正在逐渐产生增量资金流入的正反馈。具体包括:融资资金持续净流入,偏好科技成长方向;行业与主题类ETF不断流入;量化私募目前呈现加速流入的态势;北向资金二季度延续净流入趋势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