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楼市期中答卷:政策显效 好房子引领复苏
【2025楼市“期中答卷”:政策发力显效 好房子热销引领楼市复苏】2025年上半年,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于供需两端推出超百项政策。在精准施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房价环比跌幅趋缓,整体呈现积极修复态势。
对于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特征,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用“向新发展”来概括。他表示,这一判断建立在去年“9.26”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市场有了止跌回稳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在持续巩固止跌回稳态势的同时,也在政策创新、供给优化等多个领域寻找新机会、新方向。
整体来看,当下行业已迈入修复通道,正在从政策托底向自发修复过渡,企稳基础逐步巩固,但全面复苏仍需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与结构性破局。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工具箱多维发力
中央层面,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升级。从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到4月份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再到6月份国常会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基调不断强化。
本轮中央政策主要围绕促需求、去库存、化风险以及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等展开。在需求端,通过降低房贷利率助推住房需求释放;在供给端,加码存量收储与城中村改造;风险化解方面,“保交房”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自建设“好房子”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基础性制度有序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初,全国已有约20个省份出台发布“好房子”相关政策。相比于中央,地方政策更加聚焦,讲究“因城施策”。2025年上半年,全国约170个省市(县)累计出台超340条“稳市”政策,主要围绕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两大方向调整优化政策。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界面新闻整理制图
激活需求方面,公积金政策与购房补贴成为核心抓手。各地涉及公积金调整政策超150条,深圳、苏州等多地大幅提升贷款额度;上半年,全国超60地发布购房补贴政策,形式涵盖现金补助、房票抵扣、电子消费券等。
优化供给方面,各地主要通过“控增量、优存量”的双向调节,为市场复苏注入确定性。控制增量上,多地按照“人房地钱”机制定计划;去化库存上,全国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闲置存量土地的数量超3700宗;提高质量上,“好房子”建设持续加速,各地出台的新规涉及到住宅的层高、实得率、计容规定、隔音降噪等多个细分领域。
核心城市带头复苏,“好房子”成市场亮点
从市场层面来看,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在优质供给和改善需求支撑下表现出较强韧性,率先回暖,强二线城市成交保持平稳增长,改善型需求的集中释放、高端楼盘热销成为亮点。
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仍处于“以价换量”的筑底阶段,城市分化仍是核心矛盾。价格与成交方面,新房市场呈现结构性上涨。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均实现小幅增长,广州、深圳同比增幅更是超过15%;强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等优质改善楼盘持续高热。
在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下,上半年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1.16%。改善型需求的集中释放成为上半年楼市的最大亮点。从中指监测的30个代表城市中看,今年前五个月90-12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保持在四成左右,120-144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首次突破30%,改善型楼盘已占据新房市场主流。
并且,这一趋势在核心城市中尤为明显。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的高总价项目去化率显著高于刚需产品。从产品结构来看,“好房子”的热销印证了当前市场对品质升级的迫切需求。
据克而瑞监测全国重点城市的热销项目发现,今年上半年,产品力较强的四代宅和新规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托举”作用,高得房率的新规项目成为各地楼市“宠儿”。
与新房市场的结构性上涨不同,二手房市场延续“以价换量”行情,重点城市成交量延续增长态势。

2021年以来百城新建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变化 图源:中指研究院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3.60%,6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69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5%,已连续38个月下跌。从成交数据来看,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超30%,北京、上海、广州增幅在20%左右,成都、杭州、苏州、厦门几个强二线城市同比增长超过10%。
“从市场趋势来看,下半年高品质项目入市有望带动核心城市市场保持修复,但城市之间及项目之间分化行情预计将延续,‘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而市场全面止跌回稳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
土地供应“缩量提质”,热点地块竞争加剧
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的显著特征。核心城市通过优化供地结构、集中推出优质地块,吸引房企激烈竞拍,而三四线城市因需求疲软导致土地流拍率高企。
从供应端看,全国土地市场延续“控规模、提质量”的策略。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降19.4%,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但出让金同比增长27.5%,溢价率提升至10.2%。
这种“量跌价升”的背后,是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集中供应。例如,杭州上半年宅地出让金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核心地块成交总价屡创新高。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界面新闻整理制图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延续收缩态势,平均溢价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这种分化反映出房企在行业深度调整之下,投资策略的根本性转变,即从过去的“广撒网”转向“精准聚焦”。
如杭州上半年成交的69宗宅地中,53宗都为溢价成交,其中29宗溢价率超40%;再如上海,上半年成交的28宗宅地中,有21宗溢价成交,其中7宗溢价率超30%,2宗溢价率超40%。
展望下半年,土地市场“缩量提质”的趋势将持续深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仍将保持高溢价成交,稀缺的核心地块可能成为房企争夺的“战略资源”,而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则要依赖需求端的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落地,也将加速低效用地盘活,为土地市场注入新的供给活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2025楼市“期中答卷”:政策发力显效,好房子热销引领楼市复苏)
(责任编辑:10)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