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部门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维护网络秩序
网信部门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XX报”“XX新闻”等为名假冒仿冒新闻媒体、政府机构,虚假宣传、售卖假货。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一批假冒仿冒账号,督促重点平台加强账号审核,累计处置违规账号3008个。此次整治行动旨在维护网络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动态新闻”等账号仿冒新闻媒体,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已被关闭。
2.“安徽省教育考试招生院”等账号假冒教育招生部门,为涉考涉招培训违规引流,已被关闭。
3.“日照文旅推荐官”等账号仿冒地方文旅官方认证账号,误导公众,已被依法禁言、关闭等处置。
4.“邮政精选”等账号未经授权利用“中国邮政”品牌引流带货,损害消费者权益,已被依法处置。
下一步,网信部门将继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持续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同时,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据了解,2024年中央网信办曾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等问题,从严整治漠视公共利益、扰乱公共秩序的“自媒体”。
整治重点问题如下:
1.自导自演式造假,摆拍发布虚假事件信息。
2.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假冒热点事件当事人发布信息。
3.以偏概全设置话题,片面选取争议词汇炮制标题党。
4.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编造苦情故事骗取关注。
5.滥发“新黄色新闻”,制作发布质量低下、公共价值缺失的信息内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