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走强趋势延续,公募低配下潜力待释放

网络 2025-07-11 07:40:39
股市要闻 2025-07-11 07:40:39 阅读

  7月10日银行股延续走强趋势,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纷纷突破前高,再创历史纪录。拉长时间看,年内银行个股最高涨幅已超过了35%。银行资产被视为红利资产一部分,因估值具备吸引力、股息率较高且兼具防御属性受到市场欢迎。

  在这场银行股的狂欢盛宴中,主题ETF年内普遍实现和指数相当的20%左右收益,公募基金整体上对银行板块的配置处于显著低配状态。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不足4%,银行板块的潜在增量资金空间在2000亿元以上。

  多只银行股年内收益超35%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0日收盘,全市场上涨的银行个股数量超过30只,青岛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5%,民生银行、江苏银行等累计涨幅超过30%。

  银行板块走强,ETF的联动上涨最为直观。7月10日10只银行主题ETF单日涨幅均超过1%,年内累计涨幅更是超过了2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最新数据,公募基金重仓的银行股一共有50只,持股数量为124.51亿股,持有总市值约为1723.48亿元。

  红利优势突出是主要上涨原因

  谈及银行股上涨原因时,基金人士认为既和银行资产属性有关,也和当下宏观基本面相关。华夏基金称,银行板块展现出良好的配置价值,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叠加红利优势突出,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低波动、高回报”的优质标的。

  “在高息股板块中,银行股在过去一个月涨幅最为显著。”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高级基金经理丁琳称,银行股估值具备吸引力、股息率较高且兼具防御属性,在受到关税争端导致的市场震荡中取得一定避险效果。

  公募基金显著低配

  虽然银行股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但公募基金过往对银行股的配置相对较低。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称,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股市值是偏低的。近些年来高股息资产策略较为流行,公募基金主要是把银行当作大类红利资产的一部分,其中又以煤炭、交运等重点配置,银行股的配置相对不足。

  开源证券研报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在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中长期低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分别相较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2个百分点,相较中证800指数权重低配7.01个百分点。

  质量改善公募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公募预判未来对银行股配置有望提升,除了业绩基准约束等因素外,实际上还和银行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首先是高股息这一传统优势,银行等高股息行业的整体股息率通常保持在4%以上。其次,银行内生的利多因素还在于低周期波动的稳健经营能力和长期改善的资产质量。

  刘星宇表示,随着2023年底开始的一系列化债政策,银行业整体的坏账率在持续改善,随之而来的即银行股整体估值的缓慢修复抬升。富国基金表示,部分具备红利属性的资产权重并不高,银行等高股息行业的权重较沪深300基准来看被显著低配,未来在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下,前期被低配的红利资产或迎配置良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