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码中国投资,共绘经济发展新蓝图
从在天津投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到计划将晶圆制造也转移到中国本土,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正在用“真金白银”投下对中国市场的信任票。
“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李晓鹤近日在媒体沟通会上,以12字凝练概括了这家半导体巨头近年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也反映了众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恩智浦的战略深耕绝非孤例。伴随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稳外资相关举措,众多外资企业正积极扩大在华投资版图。外资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增配中国资产,已成为当前国际资本的主流共识。
经济韧性显现
近1个月,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机构集体调高了对2025年中国经济的预期。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市场“增持”立场,预计未来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力度将增强。摩根士丹利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和股指目标。
中国市场受国际资金追捧,本质上是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与潜力的深度认可。我国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等,不仅让外资机构坚定增配中国资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码投资。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外商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认为,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承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及庞大而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为全球贸易创造了巨大机遇。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多家外资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加码在华投资布局,既锚定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消费潜力,更看重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及新能源领域迸发的创新动能。
李晓鹤透露,中国市场占据了恩智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对恩智浦而言,这里不仅拥有长足发展的市场,还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恩智浦大中华区汽车电子市场总监周翔透露,公司正在中国选一家晶圆厂作为合作伙伴。
2024年,宝马集团宣布增资200亿元用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大众汽车集团也在2024年投资25亿欧元拓展其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梅赛德斯-奔驰同样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透露,今年一季度,近70%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企业明确在2025年及今后会加大对华投资,其中有超过78%的企业重点投资将聚焦在研发领域。
不只德系企业加强在华投资和本土生产、研发,近期,雷克萨斯的新能源项目也在上海正式动工。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将深刻影响雷克萨斯的转型轨迹。
引力渐强、领域渐宽
7月5日,全球规模最大、中国首座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正式开门迎客。乐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乐高重要的增长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渐强,外资流入的领域也在逐渐丰富,从半导体、汽车等先进制造业辐射至文娱、消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特别是在那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外资流入的趋势已非常显著。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4亿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一部分跨国公司正在调整在华投资规模和业务,主动顺应国内产业升级趋势。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分析称,随着中国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外资流入的重要领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