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投行创投积极响应

网络 2025-07-01 08:20:25
股市要闻 2025-07-01 08:20:25 阅读

  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正为市场打开想象空间。“更敢投了。”一级市场资深投资人李向(化名)在政策公布后振奋不已。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发布,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通道重新启动;同日,创业板将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谈到一家集成电路企业科创板IPO于近期获受理,李向遗憾表示自己曾与之擦肩而过:“其实直到去年,这家企业都有老股转让。我们内部曾跟进、开会研讨过这个项目,但不敢接,接了之后上不了市怎么办?就这样错过了。”

  信心重塑是畅通资本循环的第一步。改革措施落地后,市场共识是:硬科技、未盈利企业在A股上市,拥有了更多机会。

  投行抢滩

  政策效应已在审核、受理端显现。随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首家采用该标准上会的企业禾元生物,将在7月1日上会。6月27日,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近期都在梳理、拜访、营销那些以前联系过、但还没有正式启动IPO筹备工作的科技公司。”华东地区某知名券商的一位保荐代表人在受访时表示。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启用,一批硬科技未盈利企业的上市典型案例将落地。同时,适用范围的扩大,也为投行带来了新的增量业务。

  面对新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会,投行正在积极调整战略,聚焦新兴领域,同时,也在不断细化企业评估与筛选指标、进一步搭建风控体系。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对尚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的支持政策从未间断。市场普遍认为,此次一系列政策重启,并非简单“回到过去”,而是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的“制度升级”,同时,拓宽行业范围,也不意味着审核标准降低。

  上实资本科技基金总经理张曙东分析:“初步判断,试点初期不会有大规模的放松,能赶得上政策红利期的科技企业会受益。”

  谈到筛选和评估未盈利企业的标准,国泰海通资深专家表示,更关注该类未盈利企业所处赛道的市场规模、技术领先性和不可替代性、未来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匹配性。

  创投振奋

  上一单成功依据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过会的企业(智翔金泰)还要追溯到2023年。

  有创投人士曾公开谈到,前几年,创投领域“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退”成了最难的一环。

  “现在市场上最缺乏的实际上就是投早投小的钱。”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观察到,“一旦看不到流动性,能投早、投小的民资就更少了。”

  时间拨回六年前的盛夏,首批20家生物医药企业沿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渐次步入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央时,一种信念也在投资者心中悄然滋长。然而,转折发生在2022年深秋,未盈利企业依据该标准寻求IPO的路径进入实质性冻结期。

  在不少投资圈人士看来,此次一系列对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意义重大。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退出渠道预期的改善对优化投资环境是立竿见影的。”上实资本科技基金总经理张曙东谈到。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抱有信心:“设立科创成长层,给了我们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