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价格创新高,后市上涨空间几何?

网络 2025-07-15 18:56:13
黄金 2025-07-15 18:56:13 阅读

  14日,现货白银站上39.13美元/盎司大关,创下2012年以来新高,沪银更是突破上市新高。

  2025年,在黄金领涨下,贵金属市场接连出现补涨潮,铂金、钯金沉寂多年之后,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而受资金青睐度仅次于黄金的白银,也完成了多次“逆袭”,几度闪耀市场,成为资本的宠儿。

  在逼近40美元之时,白银是否还有新的故事可讲?

  商品与金融属性共振白银走向历史高点

  “本轮白银价格强势突破多年峰值,本质是工业需求刚性支撑与避险溢价双击共振的结果。”国信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指出,绿色能源转型浪潮下,全球光伏装机量持续突破,2024年新增装机超600GW,光伏银浆用银需求稳步提升,为白银构筑了长期价格支撑。

  齐盛期货高级分析师刘旭峰进一步补充道,随着国内7月“反内卷”信号的不断释放,大宗商品形成共振上涨,具有商品属性的白银也受到市场情绪带动偏强。

  从金融属性来看,经济不确定性激发的避险需求对白银涨势形成推力。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市场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年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第几次摇摆。

  “外贸环境不确定性再度袭来,叠加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市场存在避险需求。”国元期货有色研究组范芮分析道。

  显著高企的金银比价也成为吸引资金转向白银的关键磁场,市场资金正以极大的热情拥抱白银。世界白银协会(Silver Institut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球白银交易所交易产品(ETP)持有量攀升至11.3亿盎司;仅2025年上半年,白银ETP投资净流入量就高达9500万盎司,已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总量。

  顾冯达强调,当前金银比处于85-90间,显著高于60-80的历史均值区间,这吸引了机构资金从黄金转向白银。在资金轮动效应下,黄金涨势之后,铂金和钯金年内涨幅皆在35%以上,投资者对白银“补涨机遇”的共识推动其突破关键阻力位,完成从估值修复到趋势强化的切换。

  白银近期为何跑赢黄金?

  尽管同属贵金属,但黄金近两月一直处于横盘整理状态,而白银表现明显优于黄金,年内涨幅显著超越黄金。

  中信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曾宁在其大宗商品专谈中指出,今年大宗商品的重要宏观背景是基于美国财政持续性担忧下对于美元信用走弱的交易,贵金属因此受益。但金银二者表现有阶段性分化,经济弱时,黄金强于白银,金银比升;经济强时,白银因发挥工业属性表现强于黄金,金银比降。上半年关税冲击下黄金独秀,近期关税缓和、“大而美” 法案通过等使全球风险偏好上升,工业属性强的贵金属补涨。

  范芮认为,前期黄金涨幅明显高于白银,致使黄金价格高位运行过程中继续投资黄金风险相对较大。黄金上涨过程中,白银受工业属性拖累,金银比持续走阔,涨幅相对黄金偏低,并因此形成今年较好的相对价值洼地。

  “白银的金融属性及避险属性相比黄金偏弱,价格压力相比黄金略小,叠加近期大宗商品偏强影响,白银价格与黄金出现较大分歧,表现偏强。”刘旭峰称。

  价格高位下,白银还能涨吗?

  当市场忙着追赶新的投资标的,热点话题紧随其后,在一波又一波的热情和叙事之后,永恒的问题是,后市如何?

  那么,白银后市如何?

  市场分析机构大多认为,中长期背景下,白银仍有上涨空间。

  顾冯达指出,当前金银比价相比前期已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估区间。尽管外盘金银比已从4月105的峰值回落至近期85左右,但仍显著高于60-80的历史均值区间,表明白银相对黄金的估值折价尚未充分修复,或仍存在约25%的补涨空间。

  从工业属性来看,白银基本面同样支撑价格走强。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白银的供应缺口约为1.176亿盎司。

  范芮认为,全球银矿供应整体偏紧,下游光伏、新能源车等需求端口在今年为白银形成有效的稳定价格重心作用。

  刘旭峰表示,近期白银价格涨势明显,且多头逻辑有所消化,短期内应注意滞胀及回落风险。而中长期来看,美元信用弱化和央行购金等大逻辑未发生根本性扭转,叠加海外宏观预期疲软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白银或跟随黄金继续维持偏强趋势。

  尽管前景乐观,但分析师提醒投资者仍需警惕风险。顾冯达提示,投资者应关注近期政策变动,如美联储推迟降息会推高美元、压低银价。当前白银“挤仓”态势明显,若库存回流或空头获得新的货源,可能引发白银短线回撤5%-10%。此外因光伏银浆正在研发“银包铜”新技术,若白银成本降低,可能削弱白银需求预期,投资者应注意白银技术替代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