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开门红!沪指年内新高,公募:战略性看多!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节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迎来五月“开门红”。5月6日,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沪指涨1.16%,创下年内新高。个股呈普涨格局,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超90

公募降薪已如箭在弦 有基金公司上报的年薪上限仅百万元出头 远低于此前传闻
“何时会发年终奖?”成为近期基金公司员工急待答案的私下讨论。财联社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薪酬方案,已有公司获得批准。较早时间,即有招商局集团旗下公募“300万以上薪酬缓发”的传闻。业内反馈,目前上报的

大消息!百亿女基金经理 下一站定了!
五一假期刚过,公募基金圈就传来知名基金经理“转会”的大消息。中国基金报记者获悉,日前离职的圆信永丰基金原副总范妍“下一站”已正式确认。据业内人士透露,她最近已正式入职富国基金,未来有望继续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实

范妍去向落定 拟加入富国基金
范妍去向落定,拟加入富国基金。5月6日,蓝鲸新闻从富国基金处获悉,原圆信永丰副总经理范妍拟加盟富国基金。今年4月3日,范妍因个人原因从圆信永丰离职,同时卸任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彼时,市场便称范妍的下一站是“权益大厂”

伺机而动?庄涛、邓晓峰、劳杰男等大佬去了这里!
近期,庄涛、管华雨、邓晓峰、劳杰男等多位知名公私募基金经理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会议,洽洽食品、华测导航、立讯精密等个股受到他们关注。整体来看,近一个月来,机构投资者调研上市公司达58000余次,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其

资源类基金年内业绩突出 多只产品涨超20%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类资源股飙涨,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业绩乘风而起。展望后市,基金经理对资源板块仍然乐观,看好有色金属、原油以及煤炭等行业的配置价值。周期资源类基金业绩亮眼年内业绩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重仓资源周

债市大幅调整 超七成债基净值回撤
近期,债券市场出现大幅调整,3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超16个基点。受此影响,超七成债基净值出现下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未出现趋势性变化,“债牛”行情仍将持续;区间或有小幅波动,短债基金有望在波动中

新基金发行连续两个月超千亿元
资金端积极信号不断显现。一方面,新基金发行暖意频现,4月新基金发行超过1400亿元,这是新基金连续两个月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当前还有近百只基金正在或者即将发行。另一方面,数百亿元资金借助ETF入市,仅“五一”假期前两个交

基金发行份额再次超千亿关口 债基挑大梁
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保持热度,基金发行数量超百只,发行份额再次超过千亿关口。与3月相比,新基金发行总份额小幅下降,不过平均发行份额仍保持上升态势;债券型基金爆款频现,有6只基金触及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进入5月,多家公募

低配股成公募基金“座上宾” 释放技术性牛市信号
随着各路资金持续加持,A股、港股市场明显反弹,技术性牛市真的来了吗?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4月开始,公募资金由守转攻,不少公募抱团股的仓位开始让位于低配股,使其渐成公募的“座上宾”。这也意味着,基金经理已从“赚业绩增长的

权益型公募布局固收尝到甜头跟风“照抄作业”恐难如愿
2023年以来,权益行情多有低迷,但得益于“债牛”给力,一些公募基金的规模仍实现了稳步增长。不少以权益产品为主的公募基金不断发力固收业务,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固收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第二张面孔”。从多只规模达数十亿

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迎“行动指南” 机构表态持续提高风控合规水平
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迎“行动指南”。4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自8月1日起施行。幻方量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运作指引》完善

公募前4个月首尾业绩差超六成
今年前4个月,A股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公募业绩也由此进一步拉开差距。截至4月末,公募业绩首尾差也由3月末的55.67%扩大至61.56%。在市场走势上扬的背景下,公募新发、分红规模也均同比上涨,分别超3800亿元、540亿元。有观点

“静悄悄的牛市”!基金经理突然转向,暗含了什么?
来源:券商中国 在各路机构资金进入之后,A股和港股正展现出“静悄悄的牛市”。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当公募抱团股的王者地位于今年4月份开始让位于基金低配股时,基金经理从赚业绩增长的钱向赚估值扩张提升的钱转变。在

4月份机构调研频次高达2.5万次!他们看好这些机会
近期,公私募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活动显著增多。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公私募机构调研频次高达2.5万次,与3月相比增长了127%。业内人士认为,得益于近期市场利好频现,市场持续向好将是大概率事件。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偏底部区域,看

债市近期大幅调整!超七成债基净值下跌 基金最新研判
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持续走强,主要品种收益率持续走牛。但近期却出现了大幅调整,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在短期波动超16个基点。受此影响,市场超七成债基净值出现下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央行表态关注长期收益率等因素影
消费板块“牛市盛景”会再现吗?基金经理:看好这一细分领域机会
在大盘冲向3100点之际,曾贵为“核心资产”的大消费板块也不甘落后,在近几个交易日内白酒、家电板块轮番异动,多只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年内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业内人士表示,“核心资产”时期的消费板块大牛市大概率不会

及时收手还是“等风来”?基金经理集体发声
步入2024年,人工智能行情昙花一现、微盘股神奇不再,以煤炭为代表的红利板块以及黄金股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持续强势。在此背景下,部分此前凭借微盘股取得优秀业绩的基金在及时调头以期跟上行情。细究多只去年的绩优基金,能够

回暖!4月基金发行份额达1410.89亿份 爆款频出
新基金发行市场保持热度,4月基金发行数量超百只,发行份额再次超过千亿关口。此外,4月提前结募的基金产品数量较3月有所增加,达52只。五一小长假后,还有100只新基金“同台竞技”。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4月债市出现调整,但债

年内业绩最高达11%!这类基金“真香” 两大板块受关注
依靠A股核心资产的崛起以及明星股基选手空降债基赛道,债基业绩竞争迎来“降维打击”。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只由股票选手操盘的债基产品入列债券基金业绩10强,甚至部分债基的操盘手所管的偏股型基金进入全市场20强,更能

电动车越卷 这个领域越火!基金正抢筹
在特斯拉FSD入华倒计时,以及电动汽车企赛道愈加内卷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正将仓位移至确定性更大的智能驾驶赛道。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车企竞相降价竞争的大背景下,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减持了门槛较低的整车标的,并将仓位

债券基金净值集体回调!债市后续怎么走?
债券基金正在面临新一轮小考。近日,债市出现了一波急跌行情,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23日触及2.215%,创2002年4月底以来新低后迅速上行,在4月29日上涨至2.35%,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26日触及1.6447%也一度上行至1.78%。

丘栋荣要离任?求证:消息不实 或因产品将增聘基金经理引发误解
近两日来,关于“有大佬卸任产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传言再起,多个猜测指向丘栋荣。对此,财联社记者向渠道等多方核实获悉,丘栋荣并没有离任的计划。另有消息指出,丘栋荣管理的产品将增聘基金经理,这可能引发了离任误解。当前

年内多家基金管理人股权迎变 国新证券放弃国新国证基金全资控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北京商报

穿越市场波动 基金站在业绩修复起跑线上
2024年结束前三分之一旅程之际,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权益类基金的平均回报趋于转正;债券型基金的赚钱效应有所减弱;配置类产品的表现中规中矩;平衡类产品则渐露头角。希望在酝酿之中,基金经理乐看后市。“我们

在挑战中看到机遇 公私募逐鹿指增新“蓝海”
新发产品难度越来越大是公私募从业人士的普遍感受。一方面,资金对于基金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信任仍在修复之中;另一方面,ETF发行的竞争愈演愈烈,俨然已成为“红海”。不过,面对挑战,公私募机构看到了指数增强(以下简称“

62家公募年考成绩出炉 广发、工银瑞信、富国、汇添富基金跌出“20亿俱乐部”
62家公募盈利排行榜出炉。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9日晚间,已有至少62家基金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数据出炉。整体来看,有41家公募盈利呈现不同幅度的缩水,占比超六成,其中包括5家净利润续亏的公司;另有21



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五年蝶变” 公募掘金硬科技步入“加速度”
2019年5月初,公募基金行业首批7只科技创新主题基金成立,如今已运作五年。从业绩表现看,截至2024年4月26日,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成立以来全部取得正收益;从业内发展情况看,过去几年来,科创主题基金持续扩容。目前,公募掘金硬科

人声鼎沸之时“闭门谢客” 鲍无可、黄海等明星基金经理暂停大额申购 当前限购的还有这些名将
行情好了疯狂营销,行情不好疯狂挨骂。过往基金公司粗放的销售模式正在悄然生变。近期在港股带动下A股市场势头正猛,4月29日收盘,沪指站稳3100点,两市成交1.2万亿,量价齐升,北向资金再次流入超百亿,正是在市场最热闹的时刻,鲍
时隔超500天再度涨停!公募基金却接连“撤退”
4月29日,沪指收涨0.79%站上3100点,创年内新高,而房地产板块迎来暌违已久的集体暴涨,万科A时隔500余天再度涨停;中证800地产指数收涨6.34%,日线录得三连阳,近3日累计涨幅达12.77%,多只地产ETF场内价格也飙升。事实上,在走势不振

翟相栋、白冰洋、高楠等多位公募名将提早南下抢筹!老产品改条款、新产品快速建仓 加仓港股招数尽现
截至今日收盘,恒生指数迎来了六连阳行情,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早在一季度末南下抢筹。基于对港股市场的看好,有基金经理在一季度迅速变更基金合同,加大可配置的港股仓位;也有基金经理在新基金建仓期已立刻入场,将多只港股买成了

多只宽基ETF获资金追捧 港股ETF表现抢眼
4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上周,ETF份额减少32.42亿份,达到2.15万亿份,总规模增加653.02亿元

多只宽基ETF获资金追捧,港股ETF表现抢眼
证券时报记者郭洁4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上周,ETF份额减少32.42亿份,达到2.15万亿份,总规模增加653.02亿元,为2.45万亿元。拉长时间来看,4月以来ETF份额增加206.62亿份;总规模增加550.85亿元;月内

华夏基金:未来黄金依然有配置价值
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将于5月6日正式结募。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华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黄金依然有配置价值,黄金类的ETF及其联接基金有望实现金价放大功能。公开资料显示,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

最新出手 布局这类产品!
绿色债券基金正悄然引发行业积极布局。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鹏华、摩根、宝盈三家基金公司日前相继上报了绿色债券基金。在近期,去年上报的三只绿债主题指数基金刚刚获批。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发行
超配A股!顶流基金经理迎来“顺风期” 基民“回本”还有多远?
“继续超配A股。”外资最新发声以及A股行情转暖,让投资者兴奋不已。当A股各大指数接近年内高点时,公募基金业绩也在持续回暖。不少亏损基民在经历了伤心失望的三年后,今年终于看到账户净值回升。尽管多数主动权益基金持

金价“狂飙”后震荡回调 公募基金经理“把脉”未来走势
近日,金价在一路“狂飙”后出现震荡回调。近一周内伦敦现货黄金曾单日下跌2.72%,报2326.810美元每盎司,创下自2022年6月份以来的最大盘中跌幅。

一季度增超1600亿份 短债基金“吸金”
随着利率下行至近年来低位,叠加权益市场持续调整,短债基金愈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今年一季度,除货基外,短债基金成为获增持份额最多的公募品种,增幅达1664.31亿份,其整体规模也站上万亿份大关。过去一周,债牛遭遇“急转弯”,

疯狂!这只基金规模暴涨12900%!
公募基金一季报落下帷幕,在股市过山车、债市仍走牛的一季度,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流向了哪里?权益基金方面,截至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为6.6万亿元,一季度下降了579亿元,但其中股票型ETF增长了3250亿元,意味着主

连续三年规模下台阶 公募FOF多举措提升吸引力
受权益市场震荡、赚钱效应不佳等因素影响,公募基金中基金(FOF)规模连续三年下台阶。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类基金规模为1469亿元,相比2021年高点萎缩1/3。

业绩平稳 规模缩减 “固收+”一季度遭遇“逆风”
尽管在震荡调整的一季度,公募“固收+”产品成功守住了正收益,但总规模减少至1.5万亿元以下,较2023年末下降了约10%对于公募“固收+”产品来说,2024年一季度过得有点难。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固收+”产品平均

港股吸引力提升 QDII基金纷纷加仓
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港股市场本周持续走强,一批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净值迎来大涨。从基金一季报来看,随着港股性价比的不断提升,不少QDII基金一季度加大了对港股的配置。对于港股后市,多位基金经理一致看好,将重点关注互联网

优质资产迎来“顺风期”顶流基金经理期望打赢翻身仗
A股各大指数逼近年内高点,公募基金业绩也随之回暖。在连续3年亏损后,部分基金的净值正逐步修复前期的回撤,一些顶流基金经理也重新点燃打赢“翻身仗”的期望。顶流基金经理业绩回血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低开高走。与之相

“苦与乐”罕见同现!公募资金南下 “抢购模式”开启?
至暗与曙光同时出现的4月,或将成为公募基金南下的历史性难忘时刻。在港股大盘股变中盘股,中盘股跌成微盘股,成长股跌成价值股甚至市值远低于在手现金后,4月上旬经历港股至暗时刻的公募基金经理们突然“信仰放量”并开启“

外资公募最新持仓曝光!贝莱德、富达第一大重仓都是它
随着一季报的披露,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多家国际资管巨头旗下公募基金的持仓纷纷亮相。进入2024年,外资公募的产品线正在逐步完善。施罗德基金和联博基金都在年内发行了首只权益产品,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和路博迈基金

券商及基金公司五一放假安排要遵守全国调休规定?求证:不实
近日有传闻称,证券经营机构今年五一假期调休制度将作调整,要遵守全国调休的整体规定安排,即不开市时间,如果调休也要正常上班。对此,财联社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今年券商及基金公司五一假期整体调休安排与往年保持一致,并无传

多家基金公司宣布:终止!
近期,10余家基金公司密集宣布终止部分券商为旗下ETF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引发市场关注。业内分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去年底发布的流动性服务新规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导致部分券商不再符合提供相关服务的条件。流动性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