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募调研超百家公司 德赛西威最受关注
新华财经上海3月24日电公募基金的调研维持活跃态势。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上周(2025年3月17日至23日)有136家公募机构对103只A股个股展开调研,覆盖24个申万一级行业,合计调研次数达668次。在103只被调研个股中,有40只个股被调研频次不低于5次,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至少接受一次公募机构调研。

“三年期”基金又行了?这批产品成立后 仅2只出现亏损
在“三年期持有基金”发行热潮冷却后,2023年、2024年两市仅合计成立了14只三年期产品(仅统计主动权益类),其中还有产品需要借助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三年期产品不同,在行情低位成立的这些基金却因受益于择时以及布局走势稳健的“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虽然在科技股行情中缺乏些许进攻性,但在震荡市里凸显了控制回撤能力。

年报“晒出”葛兰、谢治宇、冯明远等基金经理调仓路径 三大赛道成重要方向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超百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得以曝光。部分公募机构的调仓换股动向随之揭晓,大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赛道成为机构调仓的重要方向。易方达基金萧楠和王元春、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中欧基金葛兰和许文星、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和董理、银华基金焦巍、东方红资产管理张锋、广发基金傅友兴和郑澄然、华夏基金钟帅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明显。

头部私募全面加仓!科技板块受青睐
伴随着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演绎,私募仓位愈发积极。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升至77%以上,创出今年以来新高。手握重金的头部私募(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攻势更猛,今年以来仓位节节攀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背景下,A股和港股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科技板块值得重点挖掘和布局。

是“凉凉”还是“震荡”? 科技股行情分歧乍现
在沪指游弋于3400点下方的这段时间里,科技板块上演了轮动行情,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板块均有亮眼表现。不过,普涨大戏并未上演,部分细分板块甚至略有回撤。站在当下时点,基金经理也对科技板块的后市走势产生了分歧。

公募造星时代落幕 团队作战渐成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吴琦明星基金经理出走趋势并未因市场好转而终结。开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回暖,新基金发行市场表现活跃,基金产品数量扩容,基金经理队伍不断壮大。数据显示,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超过3990人,即将首次超过4000人的整数关口。公募基金投研团队不断壮大,与之相伴的却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加速离职。

市场放量调整后怎么走?基金关注这一主线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高歌猛进后,市场在上周遭遇了“黑色星期五”。3月21日,A股、港股集体低开低走,整体表现放量普跌,前期领涨的AI、机器人板块领跌。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1.29%,失守3400点,创业板指跌2.17%,恒生科技指数跌幅也扩大至3.37%,创下近期单日最大跌幅。A股全天成交额1.55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093亿元,显示资金分歧加剧,部分恐慌盘涌出。

深海经济炙手可热 助推军工类ETF持续吸金
军工行业再迎新增长极。当前,深海经济已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公募基金经理对深海科技领域的关注度明显升温。在深海经济热度的带动下,市场资金涌入军工ETF,多位基金经理也对2025年的复苏前景表示乐观。深海经济受基金经理关注近期,深海经济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动能。3月以来,深海科技指数涨势明显,累计涨幅达19.99%。

公募研判二季度投资机遇:受益于经济复苏和资金面支撑 A股或延续春季攻势
2025年以来,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成为推动权益市场上涨的关键力量。临近季末,股债市场波动加大,沪指在摸高3400点后出现大幅震荡,债券市场也经历显著调整。

公募基金年内新发产品规模超2200亿元 权益类占比跃升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产品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总体呈现大体量基金数量增加、发行节奏加快、权益类产品占比提升等特点。这些积极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修复与投资者信心的增强,也为基金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可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等措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