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涉农贷款: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协作共促发展

网络 2025-08-24 22:45:26
期货学院 2025-08-24 22:45:26 阅读

  一直以来,银行发放涉农贷款面临着多重挑战:农业易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冲击,多数借款人资质不高,抵押物变现难度大,信用信息存在缺失且还款能力评估困难,这些均构成了涉农贷款的发放障碍;贷款单笔金额小、客户分散,不仅导致运营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还让贷后跟踪工作推进艰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网点不足且专业人才匮乏,农业保险覆盖率偏低,进一步限制了涉农贷款的发展;加之土地产权流转存在限制、政策配套及稳定性有所欠缺,涉农贷款环境更为复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涉农贷款投放,但也凸显了涉农贷款市场的重要性。

  尽管困难重重,但数据仍振奋人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涉农贷款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银行要进一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为此,银行应从多个方面着手突破,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创新金融产品是满足涉农主体多样化需求的核心,也是涉农贷款发展的关键。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金融产品难以精准契合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银行需针对地方特色产业,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例如,在水果种植大县,可推出以水果预期收成作为还款保障的“果农贷”,综合考量果园规模、历年产量、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贷款额度,为果农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水果产业蓬勃发展,满足涉农贷款的多样化需求。

  构建多方协作体系能够凝聚更大的金融支农力量,是涉农贷款发展的重要支撑。银行可联合农业科研机构与行业协会,搭建农业产业动态监测平台,实时掌握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预警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将上下游农户纳入信用评估体系,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构建信用模型,解决个体农户信用信息不足的问题。此外,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的联动,发挥其贴近农户的优势,协助开展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既能提升服务效率,又能增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信任感,促进涉农贷款的健康发展。

  为加大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金融供给,银行需继续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力争实现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其中,大中型商业银行应努力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以更好地满足涉农贷款市场的需求。监管部门的分支机构也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指导当地法人银行科学制定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增长目标,推动涉农贷款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既是银行肩负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担当,更是自身拓宽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遇。银行唯有以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为抓手,不断织密并优化多方协作网络,方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推动美好愿景加速绽放成现实图景,实现涉农贷款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