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政务咨询AI机器人提供全天候智能咨询,一体化业务系统优化医疗服务体验,智慧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这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明确了方向。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建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提升城市运转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促进优质资源跨区域流动共享,还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这种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城市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
早在2012年,我国就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至今已有数百座城市参与。10多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从领域数字化向数据要素化转变、从多头管理向央地协同推进转变、从重视单点建设到加强系统推进转变,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数据要素的深度整合为城市治理提供了精准决策依据。
也要看到,不少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缺乏协调联动机制,面临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兼容等问题,“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智能化场景与公众需求不匹配,应用效果不佳;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效能。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筑牢数字基础底座。推动城市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拓展智能科技应用场景,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例如,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市民诉求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建立多种预警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应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街道社区是检验建设成效的最后一站,群众的获得感是评价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强智慧物业、智慧平安和智慧家庭建设。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健全即时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实现精准化治理、动态化管理、高效化服务。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需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一方面,优化城市管理,整合城市数据,实现对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动态监测和调度,提升居民便利度。另一方面,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远程医疗、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畅通沟通渠道、丰富参与方式、建立激励反馈机制,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