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出海渐成趋势,头部机构引领新风尚
私募出海渐成趋势。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已获得香港证监会发放的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的内地私募共有87家,其中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占比超四成。获取香港9号牌的私募,可成立香港资管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直接管理美元基金,实现投资端和募资端的全面出海。
业内人士称,随着全球增配中国资产的需求升温,私募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管理人出海将成为中长期趋势。具备长期业绩积累,合规风控体系健全的头部私募,更显出海优势,中小私募则须进一步提升机构化、专业化水平。
私募“组团”拿9号牌。今年以来,黑翼资产和前海博普资产获得了香港9号牌照,至此,获香港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的私募达87家。其中,持牌的主观私募、量化私募和混合型(“主观+量化”)私募分别有58家、20家和9家。头部机构是私募出海“先锋”,已获9号牌照且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持牌私募共计37家,占比超40%。
近年来,多家头部私募还在积极开拓新加坡市场。“2023年公司就拿到了新加坡的资管牌照,并发行了美元基金。”念空科技总经理王丽表示。沪上一位头部量化私募人士坦言,近2年,不管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办公室的租金以及人才招募成本均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私募加速出海的势头。
出海是“双向奔赴”。在业内人士看来,出海是海外投资者与境内资管机构的一场“双向奔赴”。王丽称,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私募业发展走上快车道,越来越多私募意识到资金结构多元化对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性。淡水泉表示,中国资本市场逐步成为海外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关键组成部分。私募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对私募管理人而言,出海可丰富资金来源、提升资金端稳定性,进而助力实现“长钱长投”并增强自身竞争力。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中国资产已成为全球配置的重要一环,借助基金布局中国资产能够分散投资风险,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红利。
出海浪潮下,私募迎来了比拼综合实力的时刻。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创始人表示,外资机构调研周期较长,且更关注公司的合规体系、风控体系、长期业绩归因、人员架构等。因此,私募出海的前提是提升公司治理与专业化水平,加大投研投入,熟悉海外市场的投资风格和工具。一位资深私募研究员称,私募出海应内外兼修,一方面招募具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投研团队,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另一方面练好内功,丰富收益来源、提升风控管理水平,完善全流程合规体系,坚守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