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突围需多方发力

网络 2025-07-24 22:50:50
期货学院 2025-07-24 22:50:50 阅读

当前,百万医疗险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陷入“比责任、拼价格”的困境。健康体医疗险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约4亿非标体人群常面临投保无门的困境,供需失衡成为行业突出矛盾。

部分创新产品通过“免健告”“零免赔”等设计精准触达非标体人群,验证了痛点挖掘的市场潜力。未来行业真正突围仍需多方发力:需加快医保与商保数据联通、完善税优政策等政策支持,同时培育公众对医疗险的认知,方能平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

竞争加剧:比责任、拼价格、赛服务

2025年,医疗险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增长极”。数据显示,医疗险已占据健康险市场半壁江山,不过,行业发展隐忧渐显:曾引领增长的百万医疗险,竞争正愈演愈烈。

某健康险公司内部人士直言,当前医疗险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在产品端比拼责任、升级服务,更在价格端陷入“同质化下的低价竞赛”。

中关村长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主任龙格表示,以行业首款百万医疗险为典型,近10年来已经迭代了25次,直观反映出行业竞争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端医疗险的增长动能仍待厘清。某财险公司健康险部门负责人透露,当前增长究竟是源于行业新增客户,还是存量客户从百万医疗险转保升级,尚无官方数据明确增长结构。

对险企而言,如何获客依旧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上述财险公司人士强调,“用户的‘获得感’是关键”。

在行业竞争格局下,差异化路径成为破局关键。某中型财险公司人士坦言,纯粹依赖外部市场拓展,利润率已被中介渠道大幅压缩,“向内挖掘存量价值,或许是更可持续的方向”。

险企突围:如何提升客户“获得感”?

在医疗险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比拼”的当下,深挖用户痛点与健康管理服务嵌入,正被业内视为提升客户“获得感”的关键路径。

产品设计直击需求痛点被验证为提升用户接受度的有效方式。例如,今年2月上线的“众民保”,上线10天销售额即达1.4亿元,截至目前销量超8万件,日均成交突破8000单。

“免健康告知”的设计之所以能打开市场,背后是庞大的非标体人群需求。某TPA(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人士表示:“国内非标体人群约4亿,其中不少人面临‘投保无门’或‘理赔后被边缘化’的困境,这部分人的保障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除了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的优化同样是提升“获得感”的关键。业内普遍认为,医疗险作为低频服务产品,若仅在理赔时发挥作用,极易导致用户“获得感缺失”。

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被赋予双重意义,既通过高频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提升获得感,又能实现“风险减量”。

行业破局:数据开放与政策支持是关键

数据作为医疗险定价与服务的核心基础,其获取与使用能力已成为险企竞争力的重要分水岭。某寿险公司产品开发部人士坦言:“对于医疗险业务规模较小的公司,数据积累有限,定价高度依赖再保险,但再保险出于风险控制,给出的价格往往偏高。”

这一差距在服务端同样凸显。目前,部分大型险企及互联网平台已实现高效服务,理赔周期可控制在两天内,结案率达80%甚至更高,但多数传统保险公司尚未达到这一水平。

7月3日,首个全国性“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试点成果正式发布,通过医保商保数据联通,使购买相应商保的患者在医疗机构端能够实现同步结算。

提升医保数据开放程度是当下医疗险行业的核心诉求。多位受访者提到,当前医保数据向行业开放的范围、方式等仍缺乏明确且透明的规则。

政策对医疗险的明确定位、加大支持力度,将推动医疗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