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谷物进口大降!1-4月我国小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等进口分国别分析

证券之星 2025-05-22 08:24:07
期货学院 2025-05-22 08:24:07 阅读

来源:中华粮网

中华粮网致力于成为中国粮食行业最权威、最专业的信息及数据服务提供商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5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进口量为3182万吨,同比减少39.9%;进口金额为96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40.5%。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主要谷物进口量出现大幅下滑,延续自2024年高点以来的回落趋势,反映出国内供应充裕与进口策略调整的双重影响。

我国1-4月粮食分品种分国别进口概况:

小麦中国4月小麦进口量为74万吨,同比减少约61%,但相比3月进口量18万吨有较大幅度回升。其中,加拿大是第一大供应国,4月从该国进口小麦约38.6万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52%。澳大利亚是当月第二大供应国,4月从该国进口小麦34.7万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47%。

1-4月小麦进口量总计为101万吨,同比减少约83%进口来源国主要有:从加拿大进口59.5万吨,占比59%从澳大利亚进口39.6万吨,占比39%俄罗斯进口1.03万吨,占比1%哈萨克斯坦居第四位进口9602吨,占比约1%

玉米中国4月玉米进口量为18万吨,同比减少约85%,但环比增加约125%4月中国玉米进口升至半年高位,巴西蝉联最大进口来源国,4月从巴西进口14.9万吨玉米,占到当月进口总量的约83%。俄罗斯是当月第二大供应国,4月从俄罗斯进口玉米1.25万吨

1-4月玉米进口量共计44万吨,同比减少约95%。其中,从巴西进口玉米25万吨,占比56.5%;俄罗斯进口6.3万吨,占比14.3%;乌克兰进口5.9万吨,占比13.4%;缅甸进口5.2万吨,占比11.8%。

大米中国4稻谷及大米进口量为40万吨,同比大增125.7%。

1-4月累计进口量为92万吨,同比增加约90%。其中从越南进口31万吨,占比34%;泰国进口20.6万吨,占比22.7%;缅甸进口16.5万吨,占比18%;印度进口12.8万吨,占比14%。

1-4月,我国稻米累计出口量35万吨。其中向韩国出口5.7万吨,占比16.3%;向利比亚出口5万吨,占比14.2%。

大豆中国4大豆进口量为608万吨,同比减少约29.1%,为10年来同期最低点进口放缓原因包括巴西收获延迟,物流瓶颈以及海关通关时间延长,共同导致巴西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减慢,关税不确定性是影响美国大豆进口的一个重要因素。4月巴西是我国大豆最大进口来源国,4月从巴西进口460万吨,占到当月进口总量的约76%。美国是当月第二大供应国,4月从美国进口138万吨

1-4月累计进口大豆2319万吨,同比减少14.6%其中从美国进口1294.6万吨,占比55.8%;巴西进口914万吨,占比39.4%;加拿大进口71万吨,占比3.1%

5月份以来,我国进口巴西大豆集中到港,市场人士预计5月和6月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反弹,每月数量可能达到1100万吨。但

总体来看,中国大豆进口仍然面临挑战。巴西虽然大豆丰产,但是供应受到收获进度和物流因素的制约,而美国供应主要受到关税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尽管中美达成关税下调协议,但长期贸易关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中国买家在购买美国大豆时保持谨慎态度。

高粱4进口高粱20万吨,同比减少75.5%1-4月累计进口高粱130万吨,同比减少56.2%。

其中自美国进口80.2万吨,占比61.5%;阿根廷进口33.6万吨,占比25.8%;澳大利亚进口16.5万吨,占比12.7%。

大麦中国4进口大麦115万吨,同比减少28.8%1-4月累计进口大麦369万吨,同比减少39%。

其中自澳大利亚进口257万吨,占比69.7%;加拿大进口41.2万吨,占比11.2%;阿根廷进口29.2万吨,占比7.9%;俄罗斯进口20万吨,占比5.4%。

海关数据背后,反映出几个关键趋势。首先,国内谷物库存水平处于高位,粮食安全战略储备的增强使得依赖进口的紧迫性下降。其次,2024年国内小麦与玉米种植面积扩张、产量提升,进一步减少了对海外采购的需求。此外,国家对进口配额的严格管理,也在引导市场更多采用国产粮源,优化粮食贸易结构,提升自给自主比例。在国际市场方面,全球粮价波动剧烈,亦促使贸易商转向国内采购。

综合来看,中国谷物进口大幅下滑不仅反映了国内供需格局的变化,也体现出中国推动粮食安全、强化本土农业的战略转型。未来进口节奏可能更加审慎,除非出现国内减产或国际价格大幅回调的情况。市场各方将密切关注后续气候变化、政策动向及进口配额调整对谷物贸易的进一步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博易大师,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转自:中华粮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