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市场乱象:低价“培育钻石”实为仿品,消费者需谨慎

网络 2025-09-29 05:52:20
市场资讯 2025-09-29 05:52:20 阅读

  培育钻石是在实验室高温高压环境中,人工制造出的多结晶钻石,在成分、外观、光学性质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是钻石市场的新选择。相比于天然钻石动辄数万元的高价,培育钻石一克拉一般在1000元左右,更具性价比。

  然而,在不少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间里,出现了大量标价一两百元的培育钻石,这些低价培育钻石是真的吗?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层层把控、百里挑一”并附带权威证书的高品质培育钻石一克拉仅需165元,这样的价格显然存在猫腻。

  2克拉带证书银戒托的培育钻石首单只要98元,更是让人难以置信。

  目前国内培育钻石主产地为河南,而部分店铺和直播间虽然都号称“河南培育钻”,但发货地址却是山东或江苏,不少店铺月销量过万单,质量存疑。

  所谓的钻石戒指是真的吗?记者在网络上购买了两枚培育钻戒,其中一家的发货地是江苏东海县,而记者来到东海县寻找一两百元的培育钻石时,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

  江苏东海某商户:培育钻一克拉白色的、圆形是680元,200多元、300多元,100%是假的。正常网上卖带证书的一克拉培育钻最少在1000元左右,一克拉培育钻的工费都要200多元。

  当记者咨询商户,为何直播间销售的培育钻石不到200元,还附有鉴定证书时,不少商户隐晦地表示不方便去讲。

  江苏东海某商户:在网上卖100多元肯定是假的,不可能是培育钻石,如果说是培育钻肯定是假的。

  江苏东海某商户:反正我们不做假证书,外面有没有假证书,不好评判。

  部分直播间混淆概念

  “莫桑石”被包装成“培育钻”

  既然真正的培育钻石,一克拉的价格往往要卖到上千元。那么网上这些晶莹剔透,有着类似钻石切割工艺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它们的鉴定证书又是怎么来的?值得消费者深思。

  在江苏东海,不少店铺都在销售“莫桑石”首饰。

  据了解,莫桑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碳化硅晶体,和钻石成分并不同。由于硬度和色泽接近钻石,莫桑石被切割成了类似钻石的57面体,并广泛用于制作戒指或项链等饰品。商户坦言,为了提升销量,线下往往会称它为“莫桑钻”。

  商户称,这些批发价在60元上下的银戒托莫桑石戒指,在不少直播间被包装成“培育钻石”售卖,欺骗消费者。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除了莫桑石,许多直播间还会用成本更低的“合成立方氧化锆”来冒充培育钻石,侵害消费者权益。

  广西梧州是全球最大的合成立方氧化锆加工基地。在当地的珠宝市场里,主要销售的是按照钻石切割工艺加工的合成立方氧化锆,品质较低的一克拉只要0.5元。

  部分商户还明目张胆表示无需将产品送去鉴定机构,他们自己就能制作鉴定证书。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将假证书编号用激光打在产品腰围上,塑造出钻石的特别标识——腰码。而在网络平台上,各类打着“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家计量认证”等权威标识的证书也仅需几元就能买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记者检测:

  低价“培育钻石”实为“合成锆石” 纯银戒托并不纯

  冒充培育钻石的既有20元一克拉的莫桑石,也有0.5元一克拉的合成立方氧化锆。面对这类乱象,消费者应当如何区分?如何维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浙江杭州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将记者在直播间内购买的两枚单价在150元的号称是培育钻石的戒指进行了检测。

  浙江黄金珠宝饰品质检中心主任严雪俊:这两个戒指目前我们通过珠宝的检测,结论两个戒指都是合成立方氧化锆。

  不仅如此,商户宣称的925纯银戒托,经过检测后发现,其中一枚戒托是成本仅为几元的铜合金镀银,而另一枚戒托,则是容易导致佩戴者皮肤过敏的镍合金,完全不含银。

  这两枚戒指的生产成本都不到3元,属于较为劣质的仿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莫桑石和合成立方氧化锆价格较低,甚至不到培育钻石的1%,因此工厂的切割加工工艺往往比较粗糙。消费者可以通过放大镜,看珠宝表面的切面是否对称来检验。此外,虽然部分直播间附送的假鉴定证书有二维码,但用手机扫码后通向的往往是山寨的鉴定机构网站,消费者需谨慎辨别。

  目前,仅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就有大量消费者就“购买到假培育钻石”向商家和电商平台维权,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律师表示,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害,如果金额较小,比如5万元以下,主要是民事赔偿,如果累计制假售假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可能会涉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制假售假者将受到法律严惩。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