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性
9月19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将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这一货币政策调整(SEO关键词1)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14天期逆回购采用美式招标,进一步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凸显央行政策导向(SEO关键词2)。
梳理近期央行工作可以发现,这是强化7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的又一举措。央行行长潘功胜2024年在陆家嘴论坛讲话后,央行操作框架不断优化完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得以明确。但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以来是7天期加15BP,也被市场参与者认为具有一定政策属性,此次调整(SEO关键词3)标志着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升级。
上述权威专家表示,本次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后,14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可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更好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属性更为清晰。央行在公告中提到“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这说明14天期逆回购操作将基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灵活开展,不一定像过去那样只在春节、国庆长假前,是对现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补充。
央行通常在“十一”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例如,去年启动时间为9月23日,约在国庆前一周。上述权威专家指出,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将略早于往年,使得实际占款日达到17天。叠加前期央行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了3000亿元资金,这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季末、长假前机构的预防性资金需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体现了政策灵活性(SEO关键词4)。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可根据流动性形势和机构需求情况,灵活搭配长、中、短期操作品种,平滑资金投放和回笼节奏,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