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启幕,推动产业应用落地
8月15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赛日启幕,天工机器人、宇树科技等队伍的“钢铁选手”在此展开角逐。
从1500米竞速到武术表演,从医药分拣到工业搬运,280支队伍将在3天内比拼26个赛项。这场走出“学术象牙塔”的赛事,让机器人技术在奥运场馆里直面实战检验。
机器人“加速跑”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次举办的机器人综合性赛事,也是人形机器人首次走进奥运场馆开赛。
运动会首日,进行了田径1500米、田径400米、足球、武术、工业场景物料搬运等多个项目。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竞速赛场机器人选手“跃跃欲试”,奋勇争先;表演赛中,参赛团队各有巧思,频频吸睛;场景赛主打务实,有条不紊方为“大将之风”。不少项目都有几十个报名参赛的团队。
在备受关注的竞速类项目中,宇树科技连下两城:旗下子公司北京灵翌科技以6分34秒40的成绩摘得田径1500米比赛的金牌;其位于上海的子公司高羿科技则在400米比赛中以1分28秒03的成绩夺魁。
在400米预赛阶段,宇树科技子公司高羿科技的机器人选手在第1组率先冲过终点线。本报记者杨洁/摄
有田径教练向记者表示,在上半年的亦庄马拉松中,人形机器人选手和人类选手还有一定差距,速度相对较慢且不少无法完成比赛。但在今天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选手的跑姿更加流畅,速度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该田径教练提到,在未经专业训练的情况下,普通人跑1500米约为5—8分钟,此次1500米夺冠的机器人选手已经跑到6分34秒40,证明比赛中第一梯队机器人选手的速度实际上已超过了不少普通人。
在医药分拣项目中,被寄予厚望的银河通用团队在初赛中遇到了“麻烦”。
银河通用机器人算法工程负责人史雪松向记者表示:“今天不幸抽中了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药品。因为药盒宽度已经接近机器人手指能张开的极限,所以非常难以抓取。”

药品分拣初赛现场本报记者王婧涵/摄
但意外对参赛队伍来说是挑战,更是突破的机遇。史雪松表示,正是在应用场景中的试错才让公司和行业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实现快速发展。
“就像公司第一天部署无人零售店的时候,机器人全天仅成功完成任务两次。但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店内任务成功率已经超过了99.9%。这一方面证明了公司数据闭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人形机器人的模型越来越聪明,软硬件上的各种问题,都在不断解决。”史雪松表示。
除去参赛机器人的高科技,赛事技术支持也充满科技感。北京诺亦腾科技副总裁周烽表示,公司通过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为本次机器人跳高比赛提供技术支持。
“考虑到机器人动作的灵活性、多样性,我们布置了16个摄像头,对参赛选手进行高位环绕、低位仰拍的多角度无死角拍摄捕捉。产品达到了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和毫秒级的延迟,能准确地抓到机器人身上所有标记点的空间位置,确保比赛数据完整。” 周烽表示。
周烽表示,近年来,随着AI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训练数据采集已成为公司业务一大增长点。
推动产业应用落地
“办了几十年的机器人足球赛,但这一次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参赛队伍真正走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殿堂。”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国际联合会副主席、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周长久告诉记者。
“我们对技术的迭代进化很有信心,这次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许就是拐点。希望2050年前,全自主的人形机器人足球队就能战胜人类足球世界冠军队。”周长久表示。
周长久表示:“运动会就像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测试场,同时也是标准的制定地。这次比赛中设置了很多关于酒店、医药、工业等具体场景的项目,未来希望产业界也能主动提出想要的应用场景。”
作为运动会联合承办方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预计运动会期间,每日现场观看机器人比赛的人数将超万人,其筹办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赛事运营模式等领域的突破性探索,将会对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市场和政策的共同努力。中信建投研报表示,近期各地机器人相关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发布,国产机器人百花齐放。产业链相关的灵巧手、关节模组零部件、传感器等环节均有多种方案并行突破,有望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迭代。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