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专家解读预报与应对之道

网络 2025-08-02 21:45:37
市场资讯 2025-08-02 21:45:37 阅读

  酷暑难熬,高温热浪与极端暴雨频发。北京遭遇持续147小时降雨,台风“竹节草”给江浙带来强降雨,川渝持续“桑拿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将更频发、广发、强发、并发。极端降雨精准预报难度在哪?预警链如何有效运转以降低灾害损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她表示,大气的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就越低。以北京147小时暴雨为例,是密云地区突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空间尺度小,可预报性较低。

  NBD:极端降水的精准预报目前真的很难做到吗?

  张庆红:像台风这样空间尺度较大、生命史较长的非突发性天气系统,可预报性较高。但极端短时强降水很难做定时、定点和定量的预报。今年5月到7月,我参加的美国大型冰雹观测计划,也存在不确定性。

  NBD:精准预报极端降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张庆红: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受限于观测系统、天气预测模型及天气系统本身的动力过程等。即使观测系统和天气预报模型是完美的,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仍然受其本身的非线性等动力过程约束。

  NBD:北方地区夏季暴雨主要受什么影响?

  张庆红:大气环流是影响地球降水空间分布和强度的核心因素之一。郑州暴雨属于T8型,这次北京极端降水事件的大气环流也属于这一类。T8天气环流型夏季出现在华北的可能性大,产生洪涝灾害的概率高于其他环流型。

  NBD:还有哪些极端天气在预报上有难度?

  张庆红:雷暴、冰雹、龙卷风等因其空间尺度小和突发性,均很难预报。世界气象组织把野火也归为极端灾害天气,目前也很难预报。

  2024年7月23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发布报告称,全球在7月21日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NBD:全球更高频的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有关系吗?

  张庆红:全球变暖让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具体到某一次极端天气上来,还有争议。现阶段我们发现,全球变暖已经导致局地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NBD:副热带高压的北移是真的吗?进而会带来北半球雨带的北移?

  张庆红: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确较往年同期偏北。一些科学家提出,副热带高压平均位置可能已经发生北移。全球气候变暖已带来目前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热带明显变宽了。

  在张庆红看来,大气科学是与民生非常贴合的领域,公众非常有必要参与到大气科学研究的科学项目中。

  NBD:当气候变暖让极端天气更高频,全社会应如何应对?

  张庆红: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目的就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更好地保护每一位公民。预警链的有效运转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政府、科研机构、媒体、公众,缺一不可。

  NBD:我们的城市是不是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去适应这种极端天气?

  张庆红:对于已经建成的城市,硬件方面短时间很难改善,要用后天补救的方法,“软件建设”非常必要且重要。也就是让预警链条更有效地运转,比如特大暴雨预警时,转移预案的敏捷启动。

  NBD:公众在预警链条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张庆红:公众在预警链条的所有环节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提供最新的大气观测和灾情实况,帮助政府决策者在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后救援作出正确决策,以及各种预报模型的验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冰雹,冰雹中凝结着丰富的气象信息 (受访者供图)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