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酮价格飙涨30% 供需失衡成主因

网络 2025-07-31 22:25:50
市场资讯 2025-07-31 22:25:50 阅读

  近期,多种化工品、工业制品、原料价格掀起上涨浪潮,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价格跳动的曲线背后,藏着市场最关切的三重追问:此轮涨价由何驱动?这波涨势能持续多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绩能否借此迎来修复契机,又将如何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春江水暖“价”先知。涨价,是经济脉络复苏中最灵敏的脉动信号。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市场探“涨”》系列报道,意在凸显这一系列价格变化背后的市场活力与商业逻辑变迁。透过“涨”声,倾听复苏脚步;在潮起潮落之间,探见未来可期。

  当行业集中检修与产能永久性退出形成叠加效应,即便身处传统消费淡季的7月,甲乙酮市场仍上演了一波“急速拉涨”行情,一个月价格飙涨30%,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甲乙酮是一种优良溶剂,在鞋胶、油漆、PU浆料、电子清洗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同时,甲乙酮也用于化工合成,是制备医药、农药等的重要原料。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虽处行业淡季,但价格的迅猛上涨清晰反映出近期供需关系的显著变化,并将深刻影响后续市场走势。卓创资讯分析师徐时楠预测:“8月份,甲乙酮工厂产量预计继续下降,供应偏紧态势难以缓解,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供给骤减打破行业供需平衡

  近期,化工市场中甲乙酮价格走势异常强劲。生意社数据显示,短短一个月,国内甲乙酮价格从6月低点6400元/吨飙升至8300元/吨,累计涨幅约30%,价格修复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此次甲乙酮价格大幅上扬,核心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记者表示,从供应端看,多家企业相关装置集中进入停产检修阶段,叠加壳牌位于欧洲的甲乙酮装置永久关停,导致全球供应量短时间内大幅收缩;而需求端,国内市场需求稳定,海外市场需求亦呈增长态势,供需双重作用下,价格上扬符合市场规律。

  近期行业集中检修潮成为供应收缩的直接推手。

  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6月30日,行业龙头齐翔腾达对旗下6万吨装置启动例行停车检修,预计时长60天;进入7月,安徽中汇发4万吨/年装置于7月10日停产,东明梨树4万吨/年甲乙酮装置于7月28日加入检修行列。此外,兰州石化3万吨/年装置自5月22日起停车,宁波金发4万吨/年装置更是自2024年1月23日起持续停车。宇新股份相关人士也表示:“自今年6月27日起,子公司10万吨丁酮(甲乙酮)装置低负荷运行。”

  目前,行业累计减产装置规模达31万吨,占国内总需求量的35%以上,导致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另据卓创资讯统计,7月中下旬国内甲乙酮装置开工负荷仅为54.35%。

  “如此大规模且集中的装置停车,使市场供应短期内迅速收紧。而甲乙酮库存周期仅1-2周,短期缺口无法通过进口弥补,价格弹性被极度放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

  此外,近期壳牌欧洲甲乙酮装置永久关停,德国罗地亚、SASOL公司也均停工超过一年,三家企业涉及甲乙酮产能超20万吨。欧洲作为重要化工消费市场,供应能力下降促使需求向外转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甲乙酮生产国,成为承接这部分需求的重要力量。

  柏文喜认为:“国际市场需求涌入进一步加剧国内供应紧张,同时国际供应收缩信号刺激下游提前囤货,加速了价格上涨。”

后续仍有上涨空间

行业龙头率先受益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拥有全球约70%的甲乙酮产能,总计约100万吨,此前国内实际供给量约88万吨,供需处于略有过剩的弱平衡状态。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企业集中停产检修打破了这一平衡。尽管8月通常为甲乙酮市场传统淡季,但在供应端强力收缩背景下,价格仍有望延续上涨趋势。

  徐时楠预计:“8月份,华南装置仍将低负荷运行,叠加山东及西北地区部分工厂停车,供应端将进一步收紧,利好市场价格。” 具体来看,华南市场货源预计减少4000吨,华东码头货源因西北及山东装置减产预计减少4500吨。

  柏文喜则指出:“若9月前无新增产能补充,甲乙酮价格或维持高位。” 他同时提醒,后续需重点关注国内装置复产进度、欧洲对中国货源的采购强度,以及原油价格波动对成本端的传导影响。

  在这轮价格上涨行情中,行业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以齐翔腾达为例,作为山东能源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企业,其是全球最大的甲乙酮生产企业,依托稳定的产能释放和出口优势,在供需紧张的市场格局中有望进一步提升份额,享受价格上涨红利。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甲乙酮产能26万吨/年,当前除6万吨装置处于例行检修外,其余20万吨装置运行正常。同时,公司甲乙酮产品出口业务稳定,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占国内总出口量的55%左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