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部署虚拟电厂建设 规模化发展趋势显现

网络 2025-07-29 01:15:27
市场资讯 2025-07-29 01:15:27 阅读

  近日,上海市、重庆市、青海省等多地纷纷围绕虚拟电厂的建设及运行等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例如,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7月22日至8月22日,青海省能源局组织编制的《青海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地发布相关政策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虚拟电厂规范化发展,还有利于增强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支撑能力,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虚拟电厂是一种电力运行组织模式,既可以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也可作为“负电厂”消纳系统冗余电量。其产业链上游包括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及储能等;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下游为电力需求市场,包括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等。

  从政策面看,2025年4月份(此处原文可能有误,应为具体年份如2024年等,但按原文保留),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从“试点先行”走向“规模化发展”。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表示,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实施细则,能源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业链结构逐步清晰。

  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虚拟电厂市场前景广阔。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不过,现阶段国内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仍较为单一,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以需求响应交易、辅助服务交易为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需求响应交易靠电价差价、补贴获利,辅助服务交易则通过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服务获得收益。

  从电力市场基本面看,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负荷加速建设,为虚拟电厂探索灵活多样的盈利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林伯强认为,相关探索要放在电力体制改革、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背景中推进,预计虚拟电厂将找到支撑自身常态化运营的价格机制与特色经营模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