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赛道竞争高峰:德展健康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挑战
胶原蛋白赛道或将迎来竞争高峰期。
药企德展健康日前宣布,其重组Ⅲ型及XV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已实现中试生产,并具备化妆品原料销售能力。但规模化生产线仍在建设中,真正的产业化部署尚未完成。
事实上,医美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仍如绝壁矗立,长达36个月的三类医疗器械审批周期与超千万元的单产品合规成本构筑着钢铁闸门。
但严峻的现实已然显现:随着新玩家持续涌入胶原蛋白千亿赛道,技术壁垒的变现窗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窄。
行业残酷法则日益清晰——唯有在技术红利完全消散前,完成技术攻坚、产能落地与商业闭环的企业,才可能握紧决胜未来的入场券。
德展健康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进程追踪:德展健康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技术布局正稳步推进,已完成中试生产验证,生产工艺稳定性获得确认,产出的产品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目前已具备作为化妆品原料销售的资质。
围绕重组胶原蛋白项目技术突破及申报节奏,21世纪经济报道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德展健康。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道:“其技术路线与巨子生物等行业头部企业同属人源化胶原蛋白范畴,当前中试生产规模维持在500L水平,产品技术性能可满足护肤品、医美等商业化应用需求。”
但工作人员同时指出,由于尚未建立规模化量产能力,具体产业化路径仍需结合后续产能建设情况确定。
德展健康产品结构显示,公司已布局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及其衍生产品体系。2024年,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不仅实现原料销售,其创新的冻干海绵剂型产品也通过备案审批。
作为第三代胶原蛋白技术,该产品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三螺旋结构,实现与占人体皮肤80%成分的胶原蛋白100%同源。据悉,在修复与抗衰领域的研究表明,其生物学活性较传统物质更具优势。
德展健康表示:当前产品管线中,XVII型胶原蛋白正处于工艺开发阶段,计划于2025年推向市场。
胶原蛋白技术红利消散倒计时:国家药监局最新信息公示,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已踏入优先审批通道。几乎同时,福瑞达医用级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成功完成主文档登记。
两大事件发出明确信号:核心玩家对重组胶原蛋白第三类医疗器械资质的争夺已火力全开。若巨子生物如预期在2025年拿下这张关键牌照,将紧随锦波生物之后,成为该领域第二位持证者,长期由锦波独享的医疗终端市场格局将碎裂。
在弗若斯特沙利文勾勒的宏伟蓝图中,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将在2027年达到千亿量级。资本的躁动随之而起:原料巨头创健医疗正强力推动植入剂申报,并谋划资本市场布局跃迁;湘雅生物等已斩获多轮资本弹药。
外资力量以技术授权、股权捆绑等方式快速嵌入战场:欧莱雅联姻锦波技术推出胶原针,资生堂入股创健医疗;本土品牌加速转身,丸美股份更名丸美生物明确技术路线,上美携手产业资本合资入局。
这场战役虽热度冲天,却始终受技术牌照的双重高压。三类医疗器械证堪称行业分水岭,审批周期动辄长达36个月,单产品合规成本高企于3000万元门槛,为资本投机者亮起警示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