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不动产投资加码,规模激增597.87%
险资在不动产领域的布局还在加码。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底,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建信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披露了12笔大额不动产投资,共涉及6个不动产项目,合计新增投资4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7.87%。除上述4家外,上半年还有诸多保险机构参与不动产投资,投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新增大额不动产投资规模49.2亿元
根据规定,需要披露信息的大额不动产投资,是指直接投资境内不动产和以物权方式投资境外的单项不动产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等行为。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建信人寿均有出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出资均为对此前已签署不动产项目的新增投资。此外,今年上半年,大家保险集团、中邮保险、新华人寿、阳光人寿等众多险资机构也均在不动产领域有布局动作。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险资披露的大额不动产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显示出了加速布局的决心,反映了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选择的相对稳妥的策略。
保险资管行业资深专家鲁晓岳也表示,2025年头部险企仍积极增持一线城市优质写字楼、物流园区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地产项目。
投资形式渐趋多元仍需警惕合规问题
随着险资对不动产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公募REITs、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等资本工具扩容,险资不动产的投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比如,今年1月,中邮保险作为领投机构正式签约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又如,5月19日,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签署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协议。
对于险资如何抉择不同项目的具体投资形式,杨帆表示,这背后主要有以下考量因素:首先是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其次是流动性管理;再者是合规性要求。此外,市场机会、专业能力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便利性也会影响最终决策。
鲁晓岳也表示,保险资金在追求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适当追求收益性,公募REITs、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相对不动产直接投资更灵活,收益计量也相对稳定,较为符合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
在投资案例增长的同时,相关合规问题仍是影响机构决策和业务选择的重点。4月16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前海财险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23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包括前海财险在内,共有5家机构被罚,违规事由包括“违规投资不动产”等。
杨帆认为,机构违规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不动产投资本身复杂性较高,涉及领域广,容易出现疏漏。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可能存在追求高收益而忽视合规底线的冲动。此外,内部风控体系不健全或执行失效,使得合规要求难以落地。
“低利率下,险资追逐高收益,可能放松风控标准,接受瑕疵资产或复杂交易结构。不动产投资放开年限较短,部分机构缺乏地产投后管理经验,可能无法清晰识别运营、合规隐患。另外,创新融资工具规则尚在不断建设中,保险机构在投资探索中也可能不慎越界。”鲁晓岳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