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7年规模破500亿

网络 2025-07-12 00:44:36
市场资讯 2025-07-12 00:44:36 阅读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7月10日召开发布会,解读近日联合印发的《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该《行动计划》推出18条措施,旨在形成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维度、全周期的支持体系,加快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

  解读: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人形机器人更是被公认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培育具身智能、发展智能机器人等作出一系列部署。

  山东作为传统制造大省,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将有助于其进一步重塑竞争优势。

  根据赛迪顾问报告,山东省被列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第二梯队。山东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拓展。

  早在2024年,山东就已印发《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彼时提出要构建济南、青岛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而眼下,山东的机器人产业的区域布局有了新的变化——要推动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四大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这里的“四大高地”指向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济南要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青岛要一体化推进工业、家庭服务、海洋、康养等领域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应用。

  最新被“点名”的淄博,则要重点发展高精度弧焊协作机器人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和核心零部件生产高地;济宁要重点发展机器视觉系统等,打造机器人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60亿元。按照最新《行动计划》,山东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3家以上。

(以下为其他新闻,保留原文格式)

  #动向

  2027年北京将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7月11日,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发布会举行,为未来3年北京市发展科学智能描绘了路线图。依据该计划,预计到2027年,北京将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

  山东兑现河南生态补偿金6207万元

  近日,按照《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兑现河南省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

  贵州新增一条出省铁路

  日前,国铁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黔桂铁路广西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铁集团、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黔桂铁路贵州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工程计划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4年,全线估算投资约388.2亿元。

  郑州市党政考察团赴洛阳考察学习

  7月10日,郑州市党政考察团赴洛阳考察学习,聚焦“两高四着力”,以郑洛协同发展引领带动都市圈能级加快跃升。

  #声音 “赣超”来了,2025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明日开赛

  据央视网消息,“运动赣鄱·活力江西”2025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将于7月12日开赛,揭幕战对阵双方为南昌队和景德镇队。作为江西省男子业余足球最高水平赛事,本次赛事采用了“分区对抗+交叉对决”的分阶段复合赛制,设南、北两个赛区。

  今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的参赛队员均为业余球员,平均年龄23岁,其中六成是学生,其余球员均来自各行各业。

  主办方表示,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的初衷是打造一场“草根足球”的欢乐盛宴,并以赛为媒,宣传江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态势,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商贸的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消费扩容升级。

  #数读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其中河南3750万吨、山东2736万吨、安徽1762万吨,位列全国前三。

  具体来看,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放榜

  最新权威指数显示,上海居全球航运中心前三甲

  7月11日上午,《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当中显示,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宁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汉堡、纽约—新泽西、休斯敦、广州、青岛、东京、釜山、安特卫普—布鲁日、深圳、天津、洛杉矶、温哥华。

  图为2014—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排名前十

  据悉,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包含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从多个维度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

  图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变化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中稳中有升,呈现“头部有突破、腰部齐进步”的发展态势。上海和香港保持全球第三、四位次,宁波舟山、广州、青岛、天津等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展现出中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的坚定步伐。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