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数字经济:乘“数”而起,打造发展新优势

网络 2025-07-11 00:50:27
市场资讯 2025-07-11 00:50:27 阅读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一排排计算机机柜昼夜不息地嗡鸣。每一秒,都有海量数据在此流转、运算,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数智力量。

  当数字浪潮与经济发展深度交融,渤海之滨的天津,正乘“数”而起,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打造发展新优势。

  企业向新有了“数字底座”

  走进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程师们敲击代码的嗒嗒声此起彼伏。“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智’药。”贝芸科技总经理周晓菲说,依托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药早期发现周期缩短80%。企业所需的算力,正来自不远处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华为昇腾架构的300P纯国产化算力,已为数百家企业提供支撑。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孔祥朋介绍,中心成立两年来,已联合孵化了25个垂直行业大模型、160余个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80%以上应用于制造业。

  天津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介绍,天津算力供给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算资源规模达10000P,利用率达到90%。

  产业发展有了“数字助力”

  “无论货车行驶在哪里,都可以精准显示出它所在的位置、运输的轨迹。”G7易流副总裁万俊指着“智慧大脑”数据平台介绍。作为一家物联网软件服务公司,企业针对跨境运输痛点,为货物安装“追货管家”等设备,实现全球定位、温度全程监测,服务3万多家中小物流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7月7日,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焊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在汽车生产车间,一款装有“千里眼”和“超级大脑”的机械臂可精准识别目标位置、规划最优路径、完成抓取作业。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彬说,借助AI技术,他们可实时分析设备运行等30余种数据信息,有效避免停机与生产中断。

  “小而美”项目沿“数字丝路”出海

  不久前,刚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差回国的赵洪宇,马上又要踏上出国的行程。作为中科锐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正在将企业拓展的目光聚焦海外。“我们为乌兹别克斯坦学员量身打造了数字技能应用的‘虚拟课堂’,人工智能会随即回应。”赵洪宇展示着他们的产品。

赵洪宇向记者介绍数字技能应用的“虚拟课堂”。(石鑫摄)

  “我们在出海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中国的数字经济与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赵洪宇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小而美”项目,随着“数字丝路”走向更多国家。在埃及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一网一云一平台”,将为185家入驻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天津布局建设了多个鲁班工坊,开展人才教育培育合作……此间正在天津举行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拓展了新空间。

(文章来源:新华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