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宗涉老公益诉讼:守护银发消费权益

网络 2025-07-10 23:40:30
市场资讯 2025-07-10 23:40:30 阅读

  近日,广东省消委会针对广东一地区检察院办理并经由法院判决生效的涉老诈骗刑事案件,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要求被告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作出超1500万元的惩罚性赔偿。据了解,该案是广东提起的首宗维护老年人权益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也是全国消协组织涉老诉讼第一案。

  在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的当下,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老年人本应是社会关爱的对象,但在一些不法经营者眼里却俨然成了“唐僧肉”。他们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存在健康焦虑等弱点,依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低质甚至毫无功效的保健用品,以此获得巨额收益。

  本案便是一个典型。从媒体披露的案情可以看出,这起案件呈现出现代消费欺诈的典型特征。被告公司通过“免费体验”“专家问诊”“亲情营销”等精准话术,构建起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控制链条。在长达近五年的违法周期内,其销售网络覆盖广东十地市,涉案金额超亿元,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欺诈生态。

  尤为严重的是,涉案公司不仅造成老年人财产损失,更可能延误其正规治疗时机,构成健康与经济双重损害。广东省消委会以公益诉讼介入,正是对这种新型消费侵害的精准打击。

  在本案中,公益诉讼的效能和威力得到了充分体现。长期以来,由于举证能力弱、维权意识淡薄,老年人维权成功率普遍不高。而在传统个案诉讼模式下,应对规模化、组织化的侵权现象,维护老年人权益更显困难。本案采取公益诉讼模式的意义在这里呼之欲出。

  检察机关在刑事追责后移送线索,消委会接续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支持受害者集体索赔,形成刑事惩戒与民事追偿的闭环。而相较于传统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为分散的受害者提供便捷维权通道,降低诉讼成本与举证难度,既突破了单个受害者维权能力不足的困境,又将分散的个体损害转化为可量化的公共利益损失,从而有力捍卫了老年群体的利益。

  本案运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也凸显了公益诉讼的优势。与普通民事诉讼相比,公益诉讼具有“以一案护众益”的独特价值。考虑到案件的典型性、重大性、社会危害性,广东省消委会依法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三倍惩罚性赔偿金并公开赔礼道歉,有利于对违法或潜在违法者形成强大震慑。

  以公益诉讼之剑斩断坑老黑手,这种“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正是我国法律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本意,其实践也必将为破解“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治理困境提供崭新思路。

  作为广东首宗、全国消协组织涉老诉讼第一案,它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和裁判参考。在法律适用、证据收集与认定、赔偿标准确定等方面,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和最终判决结果,都将为其他地区处理涉老消费侵权案件提供清晰的指引,推动老年消费权益保护司法实践不断完善。

  站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维度,此案的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但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仍时有发生。公益诉讼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明晰市场规则,给相关企业划下了红线。而法治利剑高悬,维权通道畅通,老年消费者方能安心消费,银发经济也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