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值回暖与质变并行
物业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收盘,67家物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598.21亿元,PE均值21.18倍,较去年同期回暖。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总管理面积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75.37亿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物业企业正从追求管理面积的“量变”转向深耕服务价值的“质变”,主动退出低质项目成为行业趋势。
中物智库指出,未来五年物业行业将经历供给侧出清,但阵痛孕育新生。物业企业正从“管理者”蜕变为“服务者”,但基础服务物业费定价及收缴问题仍是挑战。

“退场潮”背后是物业行业加速“质变”。中海物业等物企因项目亏损选择退出。物企主动退出项目,是企业策略转变、业主诉求觉醒与行业承压的结果。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百强物企项目留存率显著下降。彭雨指出,“质量优先”并不否定规模价值,“守盘”与“拓盘”同等重要。
物业费收缴难题背后是业主感受到的“质价不符”。多家物企开始提供标准化、透明化服务,并尝试“菜单化”“定制化”服务。
物企在对外拓展上也不断调整策略,聚焦高能效优质资产与核心项目。彭雨表示,物企未来“拓优”与“逐劣”或将持续。
估值修复进行时,物业股回暖但分化加剧。截至6月24日收盘,67家上市物业公司总市值约2598.21亿元,PE均值21.18倍,均较去年同期回暖。
不过,物企个股市值分化明显。彭雨分析指出,房地产市场下行是物业企业估值较低的直接原因,但物业行业具备摆脱房地产市场影响,重振行业估值的潜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物业板块IPO热度仍然处在低位,年内尚无物企登陆资本市场。同时,也有已上市的物企基于自身战略选择,主动退出资本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