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纠纷司法态度明确 购房者权益获保障
日前,江苏盐城中院审理的一则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被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案涉已停工、短期内无交付可能性的某商品房购买和贷款合同因合同目的均无法实现而被法院判决解除,并由商品房出卖人承担已收受的购房贷款、购房款本金及利息的返还责任。
对于烂尾楼,退房退款,而且房贷还不用还,已经不是一地司法机关的明确态度。2025年6月,珠海市民张某因开发商原因无法如期收楼,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同样判决购房及贷款合同解除,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并承担其他相关款项。此番人民法院案例库将同类司法判例列为入库案例,更是表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态度。
首先必须明确,类似烂尾楼这种房屋买卖合同的被解除,并没有需要任何超出现行法律规范的司法逾矩,民法典对合同的法定解除有明确规定,当商品房建设工程长时间停工,合同目的已经无法实现,其法定解除本应成为必然。
相应地,与购房合同具有紧密关联关系的贷款合同,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贷款合同的解除也有司法解释的明确指引。正如此番判例释法所言,购房合同解除,贷款担保合同的合同目的不复存在,“此时继续要求购房人履行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对购房人不公平”。
并不复杂的关联合同司法纠纷,却在处理烂尾楼的房屋买卖纠纷实务中引发强烈反响。商品房烂尾情况频发,各地保交楼政策与实践不断推出,但同时也要正视具体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现实存在,和购房者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权利正当行使。司法机关应依据法律作出判决,让本可以通过司法定分止争的问题,不人为复杂化。同时,还需要执行层面的有效贯彻,让普通购房者从烂尾楼泥潭中抽离。
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入库案例有超出案例本身的示范意义,是一种最高司法机关的态度宣示。2024年5月实施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运行工作规程》明确,各级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参考入库类似案例作出裁判。烂尾楼该如何处理,司法的态度已经足够明确,相关意旨更应当通过反复不断的司法实践得以重申、传播和深入人心。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