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中国经济动能强劲 助推股市稳步提升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正式发布,中美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14日,中美双方正式调整了关税政策。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关键阶段,如何看待中美两国背后面临的经济环境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为此,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为您带来新思考。
财政货币双紧缩美经济再承压
杨博光分析,根据最新数据,尽管美国4月核心CPI同比增速延续了三个月下行趋势,但需警惕数据表征的滞后性风险。当前读数反映的是2~3月经济活动传导结果,而4月商品价格同比已边际转正至0.2%,叠加美国企业及零售商在关税生效前集中补库,未来关税对终端价格依然存在扰动因素,或于二季度末加速显性化。
从需求端看,美国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仍维持1.8%的增长,虽然看似保持韧性,然而消费结构已显现明显分化——医疗保健、住房等刚性需求推动服务消费增长1.63%,而耐用品消费则下滑0.65%,特别是汽车等大额支出显著收缩。联邦基金利率维持4.5%高位的压制,印证了信贷成本攀升对大宗可选消费的挤出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增长主要依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效应支撑,奢侈品消费虽保持增长但仅集中在高净值群体,大众消费已现疲态。在此背景下,随着信用卡违约率攀升和超额储蓄耗尽,中产阶级实际购买力面临双重挤压,较为明显的反映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创下近三年新低。“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或将从‘抢进口’带动的浅衰退转向由内生性消费收缩主导的深度调整。如此一来,美联储将陷入两难局面,一边是经济衰退的压力,另一边是外贸政策不确定带来的通胀漩涡。”杨博光说。
在财政政策方面,杨博光认为,尽管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取得的成绩显示,财政支出同比增速有所下行,财政赤字也呈现下降趋势,但2025财年上半年联邦赤字仍处于1.3万亿美元的历史次高,折射出紧缩政策的实际效力存疑——DOGE在裁撤数万岗位的同时,却为应对危机反复召回被裁人员,甚至扩招临时雇佣工,形成“裁撤常设岗—扩招合同工”的财政消耗置换。他分析,当前的美国政策困局揭示,单靠行政效率改革难以破解结构性赤字,反而可能由于削弱公共服务能力而加剧经济社会成本,后续财政支出是否能延续下行尚存较大变数。
杨博光表示,由于美国债务压力仍存,因此“增收减支,缩小财政赤字”成为政策的重心。财政支出减少,意味着政府加杠杆的意愿下降,美国经济则需由私人部门支撑。如此看来,在财政货币双紧缩的环境下,美国政策对经济的支撑力量不足,即在私人部门依赖财富效应以维持消费需求的情况下,美股资产下行与消费动能收缩同步,进一步验证美国经济的脆弱性。
中国经济展现强劲动能
杨博光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展现强劲动能,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4%,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出口增速也表现出较强韧性。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持续增强。4月,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因素的扰动,中国的出口增速仍保持在8%的水平。
“从出口结构来看,虽然对美出口有所减少,但对欧洲、东盟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重要地位。随着中美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双方关税下调,外需经济有望保持韧性发展。”杨博光说。
同时,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1%,3月社零增速更是达到5.9%,高于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消费动能得到了有效释放。庞大的内需市场,正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杨博光分析,中国通过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范围以促进消费、优化离境退税政策以提高入境消费便捷性,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消费方向,从新旧动能两方面共同发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A股市场有望稳步提升
在杨博光看来,除了出口和消费领域“给力”,在投资领域,2025年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也运行平稳。尤其是专项债作为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工具,其在二季度的使用情况将对A股市场影响深远。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将达4.4万亿元,一季度国债发行节奏已快于去年同期。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1.6万亿元,形成专项债和再融资债“双轮驱动”格局。
展望二季度,基于2024年发行节奏整体偏缓的背景,2025年“早发行,早使用”的要求将促使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根据各省份披露的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截至4月7日,已有24个省份披露相关计划,7个省份尚未披露;已披露发行计划新增地方债共计994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8889亿元,预计二季度发行进度将超过55%,显著高于2024年的37.2%。据悉,财政支出将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倾斜,涵盖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以及5G基建、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这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利润回升,进一步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促进经济内循环高质量发展,推动A股市场每股收益(EPS)提升,成为驱动市场稳步上行的重要动力。”杨博光说。
两相对比,杨博光表示,美国经济压力增加,每股盈余与回购力度减弱,美股与美元指数下行概率增强,美国资本将外溢全球;而强劲的动能和频频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叠加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提速,经济内循环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A股市场价值的提升也将与内需经济板块产生共振效应。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