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证券:看好算力成为科技行业核心主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I仍是目前最具成长性的科技领域,看好算力成为科技行业核心主线。全球算力产业链景气仍然持续,且在开放设计方案的推动下,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标准化,有望助推国产供应链厂商获取市场份额。另外AI算力作为全球各国科技必争之地以及产业新周期开启的关键钥匙,国产AI算力需求明确,当前国产算力的产品、需求、生态都在稳步进化,逐渐成型,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成为算力产业中的主线。

中信证券:看好鸿蒙OS的渗透率提升及软件生态持续加速成型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原生鸿蒙之夜于2024年10月22日举行,鸿蒙OS5.0正式发布。鸿蒙硬件生态快速增长,推动鸿蒙OS渗透率提升。鸿蒙赋能原生应用,加速共建软件生态。鸿蒙OS5.0全面进化,实现自诞生以来的最大升级。我们看好鸿蒙OS的渗透率提升及软件生态持续加速成型,鸿蒙生态合作伙伴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银河证券:政策驱动稳增长 钢铁行业发展有望边际改善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中央会议释放坚决稳增长信号,钢铁作为低位顺周期品种有望充分受益,超额收益可期。目前钢铁需求从房地产向高端制造转型过程中,国内制造业有望不断转型升级,钢厂有望继续复产,制造业对钢材需求存在刚性支撑。基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出口需求存在韧性,总需求方面有望好于上半年。

国泰君安:盐湖提锂新技术 膜分离核心技术龙头受益
国泰君安表示,根据媒体报道,科研团队实现盐湖提锂技术新突破。新技术大幅缩短盐湖提锂相关工艺生产周期。膜法工艺适用于高镁锂比应用场景,适合国内盐湖提锂市场。目前我国的纳滤及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已经较成熟,膜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已有较大提升,在性价比优势突出的背景之下,本土龙头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值得期待。

高弹性产品“虹吸效应”显现 基金公司快速布局
10月23日,北证50指数收盘涨逾4%。9月24日以来,该指数已实现翻倍。指数成份股中,多只阶段涨幅高达数倍。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部分投资者对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高弹性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相关基金产品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获得大量净申购。与此同时,多家基金公司趁势发行新产品,有基金募集期仅3个交易日。

部分红利主题基金近来有点“漂”
如果一个板块近期涨幅不大,但与板块相关的主题基金却涨幅明显,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以红利板块为例,不少细心的投资者近期发现,自己持有的部分红利主题基金多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远远高于红利板块涨幅。这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相关产品的重仓股后发现,许多红利主题基金的重仓股名单中出现了人工智能(AI)个股。

首批基金三季报披露 不少基金保持较高仓位
首批公募基金2024年三季报正式披露。泰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蜂巢基金等率先披露了旗下部分权益类基金三季报,最新调仓路线图浮现。从基金观点来看,多位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明确表示,对后市持乐观态度。基金高仓位迎接后市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基金三季报来看,不少基金保持了较高仓位,用行动表明看多后市的态度。以国投瑞银进宝混合基金为例,截至三季度末,权益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4.09%。

多只权益类基金 踩节奏开关“申购大门”
近期,多只权益类基金恢复大额申购,陆续“开门迎客”。其中,一些产品的限购与恢复时间踩准了市场节奏,在这波急涨与回调中,成为对投资者的变相“提示”。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大量资金的涌入会摊薄基金收益,部分基金前期进行了限购。在近期市场有所调整后,一些权益类基金又恢复大额申购,吸纳资金以备下一步布局。近日,多只权益类基金恢复了大额申购。

又有债基宣布清盘 机构资金回流股基
在权益市场逐渐升温之际,基金仓位属性偏股还是偏债,成为决定规模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有偏债基金规模在短短3个月内从8000万元锐减至不足60万元,也有满仓的股票型FOF产品3个月内规模大增1.6倍。

首批主动权益基金三季报出炉 基金经理大幅调仓谋求“进攻”
公募基金2024年三季报拉开帷幕。9月24日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台,市场信心提振明显,A股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基金经理三季度操作备受市场关注。截至10月23日,已有国投瑞银基金、万家基金、泰信基金、中金公司和蜂巢基金等公司相继公布旗下基金2024年三季报。从基金十大重仓股数据来看,基金经理在三季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仓换股,通过对资产的重新配置谋求更多进攻性。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