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证券:11月中旬前科技成长风格或能延续优势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上周A股震荡整理,整体波幅收窄,科创表现亮眼,投资者关注科创行情的驱动力,以及近期的市场结构是否代表了中期主线。华泰证券认为:1)近期科创强势表现具备三点驱动:符合边际定价的交易型资金审美、政策密集强催化且预期上修、三季报(及大概率四季度)的相对业绩优势。

华泰证券:央行创新工具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券商板块估值仍有修复空间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10月18日央行正式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SFISF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华泰证券认为,两项新工具有助于引入增量资金、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且未来均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意味着后续政策空间依然较大。

信任裂痕有待弥合 公募逆向销售不该是“选修课”
在北京各大地铁站通道中,基金产品的广告逐渐变了风格:以往常出现在海报上的明星基金经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ETF产品的宣传。作为基金行业伸向大众的触角,地铁广告见证了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从“立人设”逐渐变成“推工具”。这一变化带动股票型ETF规模持续飙升。不过在部分产品形势大好的背后,基金营销中的本质问题似乎并未解决。

中信建投:仍处牛市第二段“拉锯战” 可用牛市中的震荡期来看待
中信建投研指出,“重估牛”中期逻辑仍在,政策线索持续验证中。短期经济与政策预期修复,市场快速回调之后也逐步稳住阵脚,情绪有所改善,认为“重估牛”的中期逻辑仍在。仍处牛市第二段“拉锯战”,可用牛市中的震荡期来看待。认为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耐心,基本面复苏预期的确立还需要更多条件和时间。拉锯战,涨不躁跌不馁,关注景气、重估与科创三条线索,逢低布局。

百亿基金频频落地 险资进军私募投资风头强劲
私募基金正源源不断获得险资注入。10月18日,深圳市引导基金公司与太平保险集团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共设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02亿元。近期,平安人寿也在深圳落地了“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险企参与设立私募基金,多只基金规模达到百亿元级。

东吴基金刘元海:重点关注两个投资方向
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走势?对此,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表示,聚焦有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的方向,具体看好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内需和顺周期方向,以及科技、创新药等产业方向。对于国庆长假后市场回调的原因,刘元海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层面。在前期的强势反弹中,不少标的涨幅巨大,积累了很多获利盘,这些资金有卖出止盈的需求,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扰动。二是基本面。

市场在震荡中分化 基金循高景气度布局
多家机构认为,景气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轮稳增长政策力度超过市场预期,将充分提振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同时,大量新增资金进入权益市场,也有望与政策面、基本面一起形成共振。对于当前市场行情,金鹰基金认为,短期内大盘指数在快速运行至相对高位后,面临一定的止盈盘和平仓盘压力,多空双方博弈趋于激烈。

债市波动引发债基大额赎回 市场企稳再现配置良机
9月24日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波动加剧,部分资金从债市抽离。截至10月11日,富国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20余只债券基金提高了净值精度,以应对大额赎回。不过,近日债市出现企稳迹象,多家基金公司认为,短期调整给债市带来了配置机会。

次新基金火速建仓 业绩分化首尾差距大
近期,权益类次新基金的建仓速度总体上较快。不过,这些产品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分化较大,业绩首尾差超过50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仅与基金经理的水平挂钩,也与成立的时点密切相关。近期市场在急涨之后转入震荡,给一些仓位较低、刚成立的基金提供了入场机会。在近期的这波涨跌行情中,次新基金业绩表现严重分化。
最新公告!易方达减持中芯国际!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指数基金减持中芯国际。10月22日晚,中芯国际公告,10月21日,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公司境内股票124.65万股。减持后,仍持有公司境内股票9924.07万股,占公司境内总股本的4.99%。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是跟踪上证科创板50指数的被动投资基金,该产品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指数的投资策略。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