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益市场回暖 哪家基金公司产品看点多?
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陆续落地,推动A股走出了一波超预期的反转行情。而受此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与流动性的攀升,让权益类基金的盈利效应也显著增强。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场的整体规模实现了稳健增长,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内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354亿元。

行情震荡加剧 资金反复“搬家”!“固收+”如何应对?
9月23日以来,主动权益市场大幅升温,同期主打稳健的“固收+”类产品业绩也不遑多让,多只基金取得超过20%的涨幅,这部分产品大多持有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与可转债等。但盈亏同源,高弹性同样意味着下跌行情里有较大的回撤幅度。且在反弹之余,超过七成的“固收+”基金在三季度内因各种因素遭遇投资者净赎回。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指引发布 煤炭板块有望受益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4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作出专项要求。《指引》的披露将支撑红利风格,煤炭板块有望受益。煤炭行业的龙头公司业绩更稳定、同时是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因此受益或更加明显。此外,部分低估值和破净公司亦值得关注。

TMT主题ETF领涨 中证A500ETF强势“吸金”
上周,A股市场有所回调,全市场成交额最后两个交易日减少至2万亿元以下。市场行情快速轮动,多个板块轮番上涨。整体来看,ETF跌多涨少,TMT主题ETF、跨境ETF周内涨幅领先,地产、券商ETF出现较大跌幅。资金流向方面,中证A500ETF继续获得资金强势入驻,继11月4日至8日资金净流入超200亿元以来,上周资金净流入合计超过300亿元。

国泰君安:把握大盘相对收益 围绕化债内需与自主可控积极布局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把握大盘相对收益,围绕化债内需与自主可控积极布局。政策分歧减小,题材分化降温换手减速;决断在年末,短期震荡和轮动仍会继续,更看好大盘股:1)海外靴子落地,国内财政发力,下阶段增量政策方向明确,利好化债与扩内需等主线。化债优化公司资产质量,推荐:建筑/环保/信创。扩内需推荐:零售/港股互联网。

银河证券:A股有望震荡上行 关注三大领域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展望后市,A股有望震荡上行。配置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1)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2)涉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主题。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推进,带动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重点消费品销量快速增长,有利于带动业绩复苏,同时,大消费板块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较高。

华泰证券:短期A股市场中枢震荡或仍为基准情形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短期A股市场中枢震荡或仍为基准情形。配置上短期建议维持哑铃策略,红利/成长内部寻找性价比较优板块,中期建议关注内外需盈利剪刀差反转、产能出清现拐点两条配置线索。全文如下华泰|A股策略:情绪重整后市场如何演绎?上周海外地缘政治扰动及国内对于交易性资金的关注构成了市场回调的底色,杠杆、散户等交易性资金交易热度有所回落。

中金:美联储降息或将进入“慢车道”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讲话希望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就是在经济强劲的背景下,美联储有意放缓降息。尽管离下一次美联储会议还有数周,但鲍威尔的言论提供了一定前瞻指引,即决策者已开始考虑下调点阵图。预测新的点阵图显示的2025年降息次数将从此前的4次削减为2次,对应终点利率3.75%-4.0%。节奏方面,美联储降息也将进入“慢车道”。

A股行情谁主沉浮?游资行情有降温趋势
机构和游资、基本面和情绪、长线资金和短线资金……几组对比鲜明的关键词悄然成近期市场的关注焦点。上周,A股发生了明显的缩量回调,尤其是一些前期强势的“游资票”大幅回落。近期机构重仓股的相对低迷和“游资票”行情的此起彼伏,还引发了市场关于定价权是否已经从机构投资者转移到散户游资等高风险偏好资金的讨论。

网红债基陷入“负循环” 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
今年9月下旬以来的债市调整,让那些风格漂移、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的短债基金迅速暴露风险。部分产品甚至陷入赎回、砸券、下跌的“负循环”,导致基金业绩持续下滑,净值至今仍未修复。尽管它们此前凭借领先同类产品的较高收益成为网红产品,备受追捧,但三季度以来的天量赎回已经昭示着多数持有人受伤离场。
本周焦点